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中的“党”作何理解?
君子,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中的“党”作何理解?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语出《论语》卫灵公篇。矜,即今天所说的矜持,指庄重。党,这里看作动词,指结党、拉帮结派。
《论语》中明确指出了所谓君子的“显达”、成功就是给帝王、国君做臣下,进而这句实际上是建立在上述立场上,表达孔子认为做臣子时该有的原则之一。
1.做臣子的,仪态言行要庄重得体。
帝王及其家族附庸都属于贵族,因此做臣下的不能在仪态言行上表现的肤浅张狂,应该有一种庄重感、内敛感。这样,不仅不会丢失家主的脸面,家主也会对你另眼相看,不轻易地贬低冒犯。
2.做臣子的,应该杜绝结党营私。
历朝历代,结党、党争是朝廷的通病。党争很容易给国家造成伤害,而且有违孔子所提倡的君子应该相对独立、客观和高洁的精神标准。所以孔子在这路里提出为臣的应该杜绝拉帮结派,避免在做事考虑人情关系而不能客观对待,也避免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受结党所拖累。
总之,如果说前半句是指为人臣下外形的庄重,那后半句就是指内心的庄重。但显然,从后半句讲,孔子如此希望,却很难实现。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不仅有打打杀杀,更看重人情世故。
以上就是我对此问题的拙见,欢迎指正,谢谢!
上一篇:《西游记》中取经路上妖怪都可以吃到唐僧,为什么最后还是被救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