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廖耀湘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部队,锦州,辽沈廖耀湘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辽沈战役全面打响后,东野势不可挡。战役中后段,当廖耀湘兵团试图与葫芦岛守军南北会合时,257号电台向敌发出“共军有两个纵队向山海关开去”的假情报。此时廖耀湘兵团南逃正好与辽南地区的独立第二师迎头相遇。廖耀湘误认为与解放军主力部队遭遇,匆忙向营口撤退。257号电台又发出假情报:“共军有大量轻骑兵向营口开进。”廖耀湘因而顾虑重重,最后竟然慌不择路,用明码发报。解放军截获电报,明晰了廖耀湘的作战计划,最终紧急部署部队,将廖兵团一网打尽,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
印缅远征
印缅远征驻印军主力“中国虎”。新6军的骨干班底(或者说前身)为新编22师,在编入新6军之前还是5军的主力,昆仑关的胜利也有新22师的汗马功劳,(消灭日军4000多人,克复昆仑关,一战扬名,著名剧作家田汉还专门采访了廖耀湘,称其为抗战中的狄青)42年在5军的建制内参加了印缅远征,西渡怒江,第一次远征中主要战斗为接应200师自同古撤退,打完后也还有7000多人,实力仍存,可惜远征军撤退时军长杜聿明却不听廖耀湘建议,尝试突破日军阻击,非要往野人山炼狱里钻,这一昏招的直接后果就是新22师兵员从进山时的7000直线下降到了到达印度时的不足3000,牺牲超过半数,反倒帮了日军大忙。42年底,5军回国新22师留印(当时隶属于新1军,军长郑洞国),换装美式装备,在兰姆伽整军经武,刻苦训练,经过一年的整训,练就了丛林战的过硬本领,自此掀开了新22师――新6军最辉煌的一页。1943年10月参加第二次缅甸战役,向缅北挺进,与新38师(师长孙立人)互相配合,二进野人山,占领胡康河谷,克于邦、下孟关、攻占瓦鲁班……在整个缅甸反攻战役中,新22师全歼日军18师团,歼敌2万余人,一雪1941年年野人山兵败的耻辱(史迪威语,其中新22师单在卡盟一役就毙伤日军不下5000,间布山山区3000多,在攻占瓦鲁班战斗中突袭18师团司令部,缴获18师团发布作战命令的关防大印,这在抗战期间绝无仅有。蒋介石的嘉奖电只有三个字:中国虎!)。随着第14师(龙天武)和第50师(潘裕昆)空运来到缅北反攻的前线,驻印军扩为两个军,原属土木系54军的第14师、第50师加上新22师组成了著名的新六军。随后攻克八莫、南坎、芒市,打通了遍染鲜血的滇缅公路。45年5月运抵芷江,并参加了对日受降签字仪式,负责警戒。随着国府南京光复,新6军成为首批进驻的部队,早于74军。
自1943年在蓝拇伽营地接受了全面、严格的美式军事训练之后,新22师――新6军具备了很强的丛林作战技巧,成为擅长山地丛林作战王牌主力:基本的枪械操作、拆卸,丛林生存技巧,士兵在训练中把丛林里所有能爬动的东西――蜘蛛、蝙蝠、蚂蚁、蟋蟀、蝴蝶、螳螂、蚯蚓……全吃了一遍,学习辨别方位的方法就有十多种,等等,数不胜数,美国的黄油奶酪也将国内长期营养不良的士兵喂的身强力壮,不象在国内补给困难,条件艰苦,营养不良。同时,在印度,伙食是美军的标准,不限数量,随便吃;训练时弹药随便打,很多士兵惊呼:国内当兵3年,打的子弹没在印度机枪射击训练时一天多;军官不打骂士兵,不克扣军饷;医疗等各设施齐全。只有一点:各项训练逐一考核,有一项通不过,屁股上盖个章就淘汰回国!(由于素质要求高,所以国军补充了大量的青年学生去印训练,他们的素质绝非国内普通的农民可比,在三年多的印缅战场的训练和作战中,可以说以是深得美军的真传)这是远征军战斗力飞速提高的一个阶段,毕竟装备可以拿到手,但正规严格先进的美式训练美械军里也不多,这也是驻印军名列五大主力的重要原因、资本。在这里要特别提一提驻印军的装备,那是当时中国火力最猛烈、装备最精良的部队,得到的美援最多,而且由于原定空运缅甸的8师因故取消,所以出现了两个师分三个师的装备等“过剩”情况,新6军新22师因此拥有两个师属炮兵营。所以重炮轰击也是其战术的重要内容,去东北后针对东北民主联军的特点,战术也有了新变化,例如威远堡门进攻战65团攻3纵山头阵地(廖耀湘根据新1军在四平的情况,限令攻击部队在炮火停止后5――10分钟内一定要冲入守军阵地,不给其喘息机会,若太慢进攻就失去炮火压制的意义,实质就是用炮火优势抵消冲锋部队冲击的最危险路程,可有效减少伤亡。看来廖也是个不错的战术家)由于战术得当,一个个山头阵地基本是一次拿下,没费什么事。不过人无完人,在长春警备期间似乎部队的军纪不太好,最后由新1军接替新6回沈阳,美中不足。
作为驻印军的主力,新6军异域扬威,在第一次滇缅作战失败后,几经曲折与磨难,在印度的蓝姆伽重获新生,组成二战以来实力最坚强装备最优良的中国新式陆军,在另外一片土地上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国威、军威,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赞扬,除应证史迪威将军所坚持的信念:“只要接受适当的训练与装备,将会与世界一流的军队一样。”也破除了部份外国军人视中国的军队是不会作战的军队之迷思!同时也英勇的扛起捍卫中国保护亚洲的责任,其旺盛之战斗精神即使一流的盟国军队亦望尘莫及,此段是中国人的光荣,他们的英勇奋战使这段历史值得每个国人自豪,正如史迪威在缅北反攻结束后发给廖耀湘的贺电:“这是你的光荣,是新22师的光荣,是中国驻印军的光荣,是全体盟军的光荣,更是中国人民的光荣!”
人物评价
他的同事,原新六军的参谋长舒适存,针对他的遭遇写了一篇《辽西恨》,其中说道:“廖氏秉性骨梗,不谙世故,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酒食征逐,更是外行,既不逢迎上级,朋友之间,更少周旋,家中宴客六菜一汤,入席时每人斟酒一杯,不斟第二杯,惟一嗜好,就是训练,每逢军队驻定,即亲率连、排、班长,从事实战演习,亲身示范,乐此不疲。与人说话,喜直呼姓名,人以为忤,他则认为这是够朋友的亲热表现,说他骄傲,想是由此而来。”
家庭成员
妻子介绍
黄伯溶,因为对艺术的热爱去法国留学,廖耀湘在法国上军校,他们经朋友介绍在法国认识,然后相爱,廖耀湘的儿子也是在法国出生的,后来廖耀湘夫妇回到了大陆。抗战时因为战争的原因其实很少见面,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因为廖耀湘的功勋,所以把他的家人安排在上海的德国领事馆,随后内战开始了,他们就再也就没有见过。后来黄伯溶辗转去了香港,又去了台湾,再经过特批从台湾到了美国,其实很少跟廖耀湘有机会来往。
儿子介绍
廖定一:信息不详
廖耀湘夫人为黄兴的堂侄女黄伯溶,49年前夕来美国,有一子廖定一,任工程师,可能退休回台湾了。那一次分离跟生离死别也差不多,他们一家人从此没有再见过面。
轶事典故
刘伯承元帅担任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时,大胆请关押在抚顺功德林改造的战犯廖耀湘当老师,为解放军军事学院的学员讲课,在军内外传为美谈。
上一篇:张柬之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