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廖耀湘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部队,锦州,辽沈廖耀湘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廖耀湘(1906.05―1968.12),汉族,别号建楚。湖南邵阳人,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曾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新编第六军军长。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参加了南京保卫战。
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中,廖耀湘部战败被俘,后于1961年12月作为特赦战犯被释放。文革期间受到冲击,于1968年12月2日在心脏病突发逝于北京。
,人物简介
廖耀湘(1906年―1968年),汉族。别号建楚。湖南邵阳北乡酿溪镇(今新邵县县城)人。蔡锷将军的同乡,毕业于黄埔六期,1930年以上士资格被派到法国,学习三年法语后进法国的圣西尔军校。回国后一路高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廖耀湘升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二旅中校参谋主任,参加了淞沪战役和南京保卫战。1938年9月,200师在湖南湘乡扩充为国民革命军新十一军,旋改为第五军,廖任该军所辖新22师副师长兼军干训班主任,因师长邱清泉未到职,代理师长之职。
1942年2月,应盟军要求,中国政府组成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新22师作为远征军主力之一参战。3月,新22师高速驰援同古的英国军队,将其从日军包围中解救出来。1943年初,盟军在缅甸战事不利,被迫撤退。新22师在后路被截断的情况下,不得不翻越环境恶劣的野人山,撤往印度雷多,受到极大损失。在雷多,新22师受到美国的训练和整编,换装了美式装备,一跃成为中国军队中装备最好的部队之一。之后,廖率新22师在缅北战场屡建功勋,先后歼灭日军12000余人,其中包括日军精锐之一的第18师团。1944年,新22师扩编为新六军,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
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后,新六军被调往东北战场。廖率领新六军于1946年1月抵达东北,到5月,他已经攻下长春等地,但是之后被林彪等人的游击战法拖住手脚,未能北渡松花江。1947年8月,新六军与新三军组成第九兵团,廖出任兵团中将司令,此后,东北战局发生逆转,第九兵团逐步被压缩回沈阳一带。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锦州,希望切断东北战场国军部队的退路。廖奉命前去解锦州之围未果,被解放军反包围于黑山、大虎山一带。10月26日,廖耀湘部被全歼,本人被俘;仅刘玉章部第52军自营口搭舰撤退至葫芦岛。
人物生平
书生从戎
廖耀湘,1906年4月12日生于湖南邵阳县北乡酿溪镇土桥村。其家道不甚富裕,但在当地农民中间,算是小康境地。祖父艺圃公,是一位饱读诗书的私塾先生,曾于乡里设馆授徒。父亲半耕半读。耀湘(耀为字辈名)这个名字显然寄托着祖父和父亲望其光大门楣、名耀三湘的期望,而他的表字“建楚”也正是名的引申,耀湘必定有建楚之才,当前辈起这名字时,也许没想到他的成就超过了他的期望,日后何止耀湘,而是名满华夏。
六岁时,他在祖父的指导下,开蒙读书,念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四书”、“ 五经”,等他略知经书精义时,清廷已经逊位几年了,由于有一帮三湘英才参与创建民国,此地开风气之先,有着远见的廖父觉得科举早已废除,仅仅凭读古书是很难有出息的,读新学堂,出洋留学才是成才正道。1918年,受过六年传统私塾教育的廖耀湘考进了县立高等小学,接受现代教育。
1920年冬天,廖耀湘从县立高小毕业,成绩优异的他考入了长沙私立岳云中学,这是所完全按着现代教育模式设立的新式中学。和闭塞保守的邵阳相比,长沙城不但是通衢大邑,而且在上世纪20年代初,是全中国各种思想激荡冲撞得最厉害的城市之一。1925年夏,19岁的廖耀湘从岳云中学毕业,当时中国的局势十分混乱,湖南的政局更是扑朔迷离,中学毕业的廖耀湘,在当时算文化程度较高的知识分子,北上报考大学非他所愿,而且乡下那个小康之家,也很难供得起一个大学生,受新思想影响的他,满怀少年的拿云心事,选择了南下报考黄埔军校。
为供廖耀湘在长沙五年的学习,全家几乎竭尽了财力,连供他去广州考试的路费都没有筹集到,他错过了黄埔五期的招生,不得已只好就近从军,解决吃饭问题,便进了赵恒惕属下的湖南陆军第三师叶开鑫的部队,从列兵干起。1926年5月,他脱离叶开鑫部回邵阳,筹集了去广州的路费。1926年7月,北伐军正式在广州誓师,一大帮黄埔前四期的学生开始了悲壮的军旅生涯,而廖耀湘就在这个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北伐的烽火与他无关。后来在抗日和国共内战的,国军重要将领大多是黄埔前四期,而廖耀湘以第六期这样浅的资历,成为领军大将,年纪轻轻就做到兵团司令,是军界异数。
城破脱险
1929年廖耀湘毕业时,北伐已经完成,中国名义上得到了统一,国民政府搬到了南京,黄埔军校也迁到首都,它的正式名称应当是中央陆军学校,所谓“黄埔军校”只是沿用在广州的俗名。廖是广州入学,南京毕业。前四期黄埔生,除了很多赫赫有名的战将,时势使然,他们在军校也就接受不到一年的训练,就投入了战斗。而廖入校后,接受的教育则更为系统、扎实。廖毕业时,国民政府雄心勃勃要打造一支现代军队,从中央军校里选拔一批优秀毕业生去法国留学,廖耀湘参加了1930年的留学考试,成绩列前三甲。可是最终确定名额时,他被刷下来了,理由是他个子矮,其貌不扬。在这关键时刻,廖耀湘演了一出“闯宫面圣”。他直接去找蒋介石,当着蒋介石,他大呼留法生录取不公,一千人参加考试,录四十四名,自己笔试在前三名,却名落孙山,考官的理由是他个子矮,脸上有个疤。他直率地对蒋介石说,这是选拔留法军官,又不是选女婿,相貌用得着那样重要?拿破仑的个子不也很矮?老蒋很欣赏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性格,遂决定特批他去法国留学,临别前勉励一番。并向有关部门批示:该生系难得军事干才,学成归国后委以重任。
在法国,廖耀湘先毕业于圣西尔军校,后入机械化骑兵学校深造。 1936年,廖耀湘学成归国,先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骑兵队第三连少校连长,军士营学兵连连长。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调任中校营长,不久调任第二旅中校参谋主任。这年11月,日寇逼近首都,廖耀湘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南京保卫战的撤退,是军事史上一大败笔,犹豫不决、预案不扎实,使数万国军将士成为战俘,死在日本人屠刀之下,蒋介石和唐生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日本人进城后,廖耀湘成为困在城中的中国将士的一员,到处都是流血,到处都是屠杀,他一旦落入日本人手中,基本上没有生存的希望。12月13日,他脱下军装,换上便服,带领几个部下和几千难民躲进了南京城的栖霞寺,监院寂然法师是一位有着大智慧的爱国僧人,不但保护了许多难民,也想方设法帮助混在难民中的国军军官脱险。几天后,在法师和特殊部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廖耀湘和几位军人深夜坐船,到了长江北岸,脱离了这座人间地狱。南京脱险,是他军旅生涯真正辉煌的开始,他也将栖霞寺视为自己的福地。从此,猛虎出谷,利剑出鞘。
上一篇:张柬之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