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廖耀湘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部队,锦州,辽沈廖耀湘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是非功过
被俘虏的廖,死活不愿意和得胜将军韩先楚握手。进了战犯管理所,廖耀湘还非常自负,常说自己的失败是非战之过,是上面举棋不定,一再贻误战机。1961年他被特赦,到了1968年,“文革”正席卷神州,这个国民党的将军自然在劫难逃。他不像范汉杰、宋希濂等人那样识时务,依然性格耿直,当然没有他的好果子吃,在一次批斗中情绪激动,突然心脏病发作,一代抗日名将,就这样撒手人寰。
周总理闻知此事,指示秘书前往政协了解有关情况,怎奈政协大院贴满了大字报和标语,根本无人上班。廖的家人只得将丧事从简。198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政协组织追悼,将廖耀湘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公开肯定了廖耀湘在八年抗战中建树的历史功绩,令其遗孀黄伯溶女士(辛亥元勋黄兴侄女儿黄葵舫的女儿)和儿子廖定一等亲属好友颇感欣慰。
廖夫人为黄兴的堂侄女,1949年前夕去美国,有一子担任工程师。
他的同事,原新六军的参谋长舒适存,针对他的遭遇写了一篇《辽西恨》,其中说道:“廖氏秉性骨梗,不谙世故,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酒食征逐,更是外行,既不逢迎上级,朋友之间,更少周旋,家中宴客六菜一汤,入席时每人斟酒一坏,不斟第二杯,惟一嗜好,就是训练,每逢军队驻定,即亲率连、排、班长,从事实战演习,亲身示范,乐此不疲。与人说话,喜直呼姓名,人以为忤,他则认为这是够朋友的亲热表现,说他骄傲,想是由此而来。”
大事年表
廖耀湘被俘之后,被长期关押于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1961年12月2日出狱。之后,他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1968年12月2日在批斗会上心脏病突发而逝世于北京。
1906年4月12日生于湖南邵阳县北乡(今邵阳市新邵县)酿溪镇土桥村。
1921年入长沙私立岳云中学求学。
1925年到湖南陆军第3师叶开鑫部第3旅教导总队当学兵。
1926年7月考入黄埔学校第六期。
1928年毕业,因成绩特优,由蒋介石亲自批准赴法国留学。
1930年以上士军衔公费赴法国留学,先就读于圣西尔军校,后入机械化骑兵学校深造。
1936年毕业回国,在南京桂永清教导总队骑兵连任少校连长。
1937年升该队旅部中校主任参谋并参加南京保卫战。
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赴武汉任军官训练总队上校大队长。
1938年初,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机械化师(番号200师),廖耀湘任少将参谋长。
1941年任入缅印远征军第5军第22师师长,赴缅甸作战。
1942年8月初到达印度的迪不鲁加尔,编入中国驻印军。
1944年8月,中国驻印军编为新1军、新6军两个军,廖耀湘任新6军军长。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新6军空运到上海待命。
1946年1月,调往东北内战战场,在秦皇岛登陆。
1947年10月31日被蒋介石提升为第九兵团中将司令官。
1948年9月22日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俘。
1961年被特赦,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
1964年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1968年12月2日在批斗会上心脏病突发而逝世于北京。
人物事迹
威远之战
1946年4月18日,二战四平打响。进攻的国军部队主要是新一军和71军,战场指挥是郑洞国。共军首当其冲的是一纵和邓华的部队。战役是在四平城外的郊区进行。林彪的指挥部就设在四平附近。激战持续了三天三夜,双方伤亡严重。由于林彪指挥得当,加之工事坚固,四平成了国民党军看得见却进不去的鬼城,双方阵亡士兵横陈郊野。胜利的捷报一个又一个传进林彪设在梨树镇的指挥部,此时,民主联军没有人怀疑,四平保卫战胜负已定,国民党军无论如何也攻不进四平!
但最新的情况让林彪眉头难展――新六军杀来了!新六军和52军只用了四天时间便攻占了本溪,1946年5月15日,廖耀湘的新6军22师65团进攻威远堡。除了第一次试探性的冲锋外,65团团长李定一上校指挥的所有攻击都是一次成功。国军65团一个团依靠优势炮火在威远堡打垮了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主力。 同样拥有优势炮火的五大主力之新一军为什么在柳条沟、兴隆泉和四平被民主联军整得没脾气呢?唯一的原因,就是炮火停止和延伸过后,步兵不能在三分钟至五分钟内冲入民主联军的阵地。这样,被炮火打击后的民主联军有了充裕的时间恢复,迅速地投入战斗,随后反复炮击的次数越多,冲锋的次数越多,伤亡也就越大。最后炮弹打完,不得不停止攻击。
当晚经过审讯俘虏,廖耀湘大吃一惊,原来在威远堡和65团激战的竟是共军的三纵主力,为核实这一情况,廖耀湘来到威远堡,实地观察地形揣摩战况并分析对手,以确定下一步军事行动。经过综合研究,廖耀湘得出结论:1、民主联军为什么在威远堡只有一个纵队。2、这是个决战的地形,既然在这里决战过了,那么前进路上不会有决战了。3、既然共军一个纵队不能阻挡65团的攻击,那么不要说进出四平没有问题,就是北上长春也没有什么重大的困难了。于是他便放心大胆指挥军队一路猛追,直到把民主联军主力赶到松花江以北。
败于谍报
廖耀湘实际上是非常重视情报工作的。早在1946年的四平战役中,林彪的作战科长王继芳携带大批文件叛变。杜聿明、孙立人、廖耀湘等人由此获得民主联军实力大损的关键情报,大胆率军一路猛追,最终将民主联军主力赶到松花江以北。此役民主联军损失较大,败在了间谍手上。
但辽沈一战,廖耀湘同样败在了解放军的间谍手里。1948年8月,辽沈战役即将拉开战幕,当时林彪等人重点讨论的问题是:辽沈战役是一场“关门打狗”的空前规模的大歼灭战,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北满、东满数十万大军南调锦州方向,以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当时参谋长刘亚楼提出:“为避免敌军阻止我南下,可派出一部电台发假情报迷惑敌人,造成他们判断和指挥上的失误。”时任东北局社会部部长的汪金祥报告说:“我方正好有一部特务电台,编号为257,是国民党国防部二厅长春站派到哈尔滨刺探我军事情报的,现已被我军破获逆用,敌人尚未察觉。不妨在我严格控制下利用这部电台发假情报以迷惑敌人。”后经过研究,东北局社会部向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建议以四个师的兵力向南开进,作出佯攻沈阳的假象,将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东线上来,而我方进攻锦州的大军则趁机偷偷沿四平、郑家屯、阜新西线迅速南下,出其不意地进入锦州外围。佯动过程中可用257号电台编造假情报,以骗敌上钩。
后东野司令部以257号电台的名义,给蒋军长春谍报站发出“请示”电,说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有一个作战参谋,离心倾向很大,可以拉过来为我所用。因当时国军派入哈尔滨的特务组织被破坏殆尽,急需得力的军事情报人员,于是很快被批准同意。257号电台复电说,此人叫王展玉,31岁,是共军东北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处参谋。结果,被解放军设计成功。解放军佯动开始后,257号电台发出情报,称共军有四个师正在白城子至四平、吉林至沈阳之间向南运动。沈阳守军经过空中侦察和地面特务报告,发现确实有共军“大部队” 正向南开进,民工大队也沿着吉沈公路疾驰,于是迅速判断:共军“主力”将要围攻沈阳。国军认为257号电台提供的情报很有价值,对所谓的“王展玉”非常信任,将他升为少校谍报员。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十分精明,对此心有疑虑。他考虑的是:共军为何不打孤城长春,而偏要远取沈阳?如果共军在锦州做文章,而一旦锦州失守,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急令空军进行侦察,但确实找不到共军攻打锦州的迹象,最终257号电台的情报得到了默认。这样,解放军暗度陈仓成功。
上一篇:张柬之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