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手机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也让儿童玩游戏上了瘾,该怎么办?
孩子,手机,父母手机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也让儿童玩游戏上了瘾,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家长以身作则。
孩子都是看着大人长大的,不要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真正影响孩子品格和习惯的是家庭教育。所以,请家长们回家后放下手中的手机,干一些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2、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多读书多去图书馆。
无论科技怎么发展,都少不了纸制书的存在。闻着一页一页的书香,心静下来了,知识也更加广博。孩子的视野也更加广阔,自然而然的就会改变原来的行为方式。当然,对于手机瘾比较严重的孩子,刚开始可能并不容易,这就更需要家长的用心陪伴。
3、增加孩子的业余爱好。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业余时间,适当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这不仅有利于陶冶孩子的身心情操,更是提升了孩子的身体素质,有一技之长对孩子的升学也有或多或少的帮助。
4、引导孩子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行为习惯不仅受家人的影响,跟孩子一起成长的小伙伴也会对其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让孩子尽可能跟行为习惯优良的伙伴相处。
5、让孩子记录自己放下手机的时光。
很多孩子对手机的依赖性太强了,以致于离开手机会产生一种空虚感。这时,就要让孩子尽量把精力分散在其他事情上,并将自己所做之事记录下来。这样会使孩子的内心逐渐充实起来。并且每次都记录自己能坚持不使用手机的最长时间,一点一点的挑战自我,无形之中,孩子都会成功被解救出来。
家长正确的指引能使孩子每天减少一点玩手机的时间,逐渐把精力恢复到学习上。当成绩逐渐上升之后,再回顾自己的戒瘾过程,孩子自己都会崇拜自己了,竟然能够做到不搭理手机,离开手机竟然也能过得充实。引导孩子戒除手机瘾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教导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大千世界纷繁复杂、物欲横流,学会控制自己的人总会对人生多几分把握,而不至于迷失了自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个事物我们要看到它的两面性,不能光去责怪孩子。正确的引导更重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本质是缺乏自控能力。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人们常用玩物丧志来形容孩子的贪玩天性。人说三岁看大,7岁看老,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孩子从小沉迷手机游戏的话,长大也是离不开手机游戏的。因此我们要给予孩子引导和帮助,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软糖试验
我们先说美国一个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的一个非常著名的“软糖试验”。
参与试验的孩子面前摆着一块糖,并且被告知如果在5分钟之内忍住不吃就能得到第二块糖。经过追踪调查,那些能够很好克制自己,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吃第一块糖的孩子长大后许多人都考上了大学,有着较高的声誉和社会地位,而那些忍不住吃掉第一块糖的孩子长大后多表现平平这就是自我控制对个人发展的重大影响。
很显然,父母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得到第二块糖的那一个。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自控,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要教会孩子自控,家长就得向孩子展现自控。
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对象就是父母,父母自控力的表现会影响孩子的自控力的发展。比如父母自己喜欢看手机的话,就要改变这个习惯。父母喜欢玩手机游戏,孩子也喜欢玩手机游戏。所以,一个爱冲动、行为缺少自制的父母,必须先教育自己增强自制力,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控力。
(2)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孩子还处于懵懂状态,所以良好习惯的养成还需要严格要求和反复训练。
首先,要有规矩。在父母设立的规矩下生活的孩子,会知道生活是有很多界限的。孩子不能够做那些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如果能在孩子学龄前就为其设限,等于为他一生的自制力奠定下基础。
其次,让孩子学会自己负责。可以适当地使用自行负责和违者受罚的方式管教孩子,并让孩子自己选择,这样就会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会让自己尝到负面的结果。
最后,适当惩罚。孩子若不尽责,就需要限制他的自主权。不过方法要积极,让他仍能抱有希望。比如孩子超过规定的时间仍用手机玩游戏,父母们就可以缩短或者禁止他使用手机的时间,并对他说明情况:“手机可以用来学习和适度游戏,如果不能把握好这之间的分寸,就必须暂时停止游戏时间。”
过一段,在家长认为时机成熟时,就可以再给孩子自主权,并且告诉他现在已经可以运用这个自由了。一定要让他知道需要为自由负责。
孩子若不能控制自己,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因为父母的态度代表了对孩子的期望、信赖和爱。
(3)要以理服人,学会表扬
自控行为的多次重复就可以形成良好的习惯,变成自然而然的行为,也就是俗话说的“习惯成自然”。
当孩子习惯按规定的时间玩手机游戏或者不玩手机游戏之后,父母需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孩子努力的过程,坚持的过程。
(4)必要的延迟满足
要让孩子学会等待。当孩子有些不能立即满足的欲望,过一段时间得到实现后,就有了这样的体验;想得到的东西,等些时候会有的,于是就形成了等待的习惯。比如我家孩子目前两岁多,他也喜欢玩手机。目前我会让他等待几分钟,再满足他的要求。刚开始他会大哭大闹,后来转移注意力之后,他忘记手机了。我就顺势不给他玩手机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