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都推荐看书,全民阅读,但是要看什么书呢?
的书,中国,哲学史现在都推荐看书,全民阅读,但是要看什么书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同,行业不同,经历不同,兴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喜好不同,环境不同,习惯不同,性格不同,价值取向不同,这诸多方面决定了想看的书千差万别。看书这事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总而言之,愿意看书的人一定是个有追求,乐学习的人。没必要一刀切,只要开卷就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在于个人的需求,只是消遣娱乐的话,读什么都行。
从现代人的意识提升角度,建议阅读科普读物,《万物简史》就是很不错的科普作品,法国生物学家雅卡尔的科普著作都是通俗易懂的,适合中学生和大学生阅读,英国生物学家道金斯的作品(《自私的基因》作者)比较前沿,有一定深度,难度再高一点的就是霍金的作品。中国的科普读物以方舟子的最好,饶毅也做科普,但不知道有没有出什么书。土摩托的科普作品虽然差一些,但也可以阅读。初级阅读是无法分辨科普与伪科普作品的,以上推荐,均属于科普界的佼佼者。剑桥的科学史系列,可以作为提升阅读。
若对人性有所思考,对生活有所不同的想法,对思想有所追求,建议从哲学史和文学史、艺术史读起。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和相关“哲普”书籍都比较简单,可以作为入门级读物,这也是罗素以哲学家身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史是必须要阅读的,人类的思想在这个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哲学史的书籍很多,因为都是学术性的,不像科普著作有真伪之辨,最多是观点和角度不同,侧重点有差异,但都值得阅读。
读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就是快速了解人类在认知与求真的思维领域里发生的变化,了解人是怎么从蒙昧时代进入现代社会的。中国传统思想是从中小学就被灌输的,随便读一本中国思想史的著作作为全面了解就够了,中国思想在两千年中没有本质的变化,不值得阅读。这里强调一下,尽量找中国“思想史”的著作来阅读,而不是中国“哲学史”,中国有思想没哲学,相关的哲学史都是以西方哲学的方法对中国思想进行研究和改造的,背离了原初状态。
若想在中国思想上有所深入,建议读儒学八大家的作品,比如牟宗山,比较完整解说和继承了中国思想,又因为是康德研究的学者,能从哲学角度重新认识。
读文学史和艺术史,是了解人类创造力的基础。生命本是无意义的,若要让活着有点意义,就需要创造性的生活,这就需要文学和艺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正能量的书看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过之后,有思考了没,是否从中有所吸取营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喜欢外国文学名著。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战争与和平》。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巴尔扎克,《巴黎圣母院》。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必看。有空了去看看周易,中国的古诗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书固然是好事,全民看书更能提现一个国家的进步,人民的素质提高。
至于看什么书,那要根据自己喜欢的类型,生活中的需要,如果你纯属为了打发时间去看书,那可以选择看武侠小说,科幻小说,言情小说,总之有很多很多,不过这类书大多没有含金量。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业绩,可以选择看和自己专业对口的书,多看多学肯定益处多多。
就拿我本人来说,我是做服装销售的,我就刻意的去看多读销售书籍和有关心理学的书,如果时间允许我更喜欢看励志书籍和名著经典,也许看一本两本书,你根本看不出自己的改变和进步,如果持之以恒地坚持看下去,你就会发现不管是言谈举止都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不信,你试试,我本人就是受益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部编新教材推荐了不少书,每册必读书两部,还有选读书三到四部(初中阶段)。语文老师也会推荐几本。一学年,阅读十几本,三年能阅读四十本。喜欢阅读的学生,还有自选的书籍。
上一篇:智能手表是鸡肋还是刚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