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孙少安、孙少平、高加林,他们的人生,对当代人有何启示?
自己的,他的,人生孙少安、孙少平、高加林,他们的人生,对当代人有何启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孙少平是以进取和挑战的姿态面对生活!他是一个“新人”。他的追求是“梦”,是理想,是未来,他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充足,更向往精神的充实。他跻身于现代文化的城市,不仅是追求物质生活,更是追求精神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为了他离开了宁静和谐的家去外做了“揽工汉”。这令孙玉厚不解,也令孙少安迷惑。(他曾多次见孙少平的生活劳苦而劝他回去。)他们都想不到孙少平为什么要出去“受罪”。他们不明白孙少平就是在这样与困境的搏击中实现自我的!
可以这样说,从少平的身上就折射出了中国农村青年的不幸就在于“出身农门,不甘于农门”,不屈从于不平衡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分配和不公正性的农村政策禁锢了农村青年的发展。这实质是国家制度的悲哀。但孙少平没有割弃传统文化的滋养,更多地接受了外面的世界,现代意识和文化观念!他充满梦想和冒险地走向现代文明,在他身上处处洋溢着新的时代精神!
二、人物形象的时代意义
(一)现实生活中的苦行僧
《平凡的世界》中作者对于苦难的描写让人震撼。假如没有对生活的体验,如此细腻逼真的描写是不可能的。路遥也是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对于饥饿、贫困、艰苦的劳动等等苦难自然是深有体会,尤其在他创作《平凡的世界》时历经了写作的艰苦和生活的艰苦。他抱定吃苦的精神,选择在环境艰苦的地方写作,他有意识地对自己残酷,投入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苦难的哲学”,这一哲学在孙少安,孙少平,高加林这一人物形象上体现的尤为突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朝着这个目标奋进,孙少平(当代的农民工兄弟)赤手空拳走进了城市闯荡人生,自觉勇敢地挑战困难,为自己开辟崭新的空间。对于困难和劳动他最有发言权。初到黄原严酷的事实已摆在面前,但是他不会退缩,他知道“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勇敢的去战胜困难……现在只能和一种更艰难的生活比较,而把眼前大街上幸福和幸运的人们忘掉。忘掉温暖,忘掉温柔,忘掉一切享乐,而把饥饿、寒冷、受辱、受苦当作自己的正常生活……”凭借着这种阿Q式的自我勉励,他坚持住了。揽工汉的生活使他的身体遭受了巨大的磨砺,背石头时所承受的牛马般劳动使人惊心动魄,三天下来他的背脊压烂了,他无法看到背上的惨状,只感觉到就像荆棘刷过后针扎过一般……肉被石头磨得像一层透明的纸。正是因为有了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文中主人公的经历和体会才会如此深刻而逼真。孙少平没有把金钱作为追求的目标,不讲究劳动的艰辛,也不在乎居住条件和饮食的恶劣,而是有意识地磨练自己,超越苦难。这段严酷的生活锤炼了他的体魄和灵魂,给了他生活的力量和包容苦难而不屈服于命运的心脏。由流浪的揽工汉正式成为煤矿工人,是他人生道路上又一大转变。但这意味着他从事的将是更加艰苦和危险的工作。肩负着妹妹大学学费和为父母箍一座最漂亮的窑洞,他不舍得误一天工,在沉重的牛马般的劳动中保持着巨大的热情。劳动能使人坚强,孙少平凭借着自己强有力的手,赢得了尊重,成了精神上的征服者。在反复的自我磨炼中逐渐成熟,以自强精神对抗苦难的人生,形成了对苦难价值的特别的认识:“职业的高低与贵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的价值。恰恰相反,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 从小就和饥饿对抗,揽工汉生涯是在和皮肉之苦较量,煤矿工人生活则是拿生命在拼搏。“苦难的学说”贯穿孙少平人物形象的始终,成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贫寒的出身,辛酸的求学,艰苦的劳作,这些外在的磨难远远不足以展现他的非凡意志,只有把这种苦难意识慢慢融入自己的灵魂,才能使他成为精神世界的求索者。
(二)精神世界的求索者
孙少平的一生都在思考和求索如何“正确地对待生活和人生”。可以说,农村传统的人生观是以生存为价值导向的,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人们形成一种“一切为生存,生存即一切”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导向之下,只要是为生存,一切都是合理的。因此爱情、婚姻、人格……一切都以生存为核心,为生存而生存,人们反而忽略了生存本身意义。孙少平渴求知识,勤于思考,以进步的人生观为指导,去追求生存以外的人生意义:个性的自我、纯洁的爱情和生命的价值……他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前行着,求索着,超越自我,求证自我。书中结尾大牙湾煤矿可能是他事业的最后归宿,惠英可能是他情感的最后伴侣,但他的精神,他的灵魂将会继续前行求索,永无止息。
三. 浪漫传奇式的爱情中呈现出的人性美
孙少平的爱情是一个浪漫的传奇,一个现代的常人看来不可能实现的虚无飘渺的梦,说它不可能是因为从世俗的观点来看他们双方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一个是揽工汉一个是省报记者;一个高中毕业一个是大学本科;一个是世袭农民,一个出身干部家庭;一个是平凡的穷小子,一个是美丽的白富美女孩;一个是……从哪方面看,他们也休想结合在一块。可是,事实是,他们两个孤独的心不但从高中就走到一起,并且开始了一段长达七八年的马拉松式的爱情长跑——从最初的朦胧的彼此认同到生活理想的共鸣价值观念的相互认同,再到一次又一次彼此的思念和爱慕,再到灵魂的高度契合,他们成就了一段不可复制的爱情神话。田晓霞的死,可能是路遥的一种对世俗的妥协但是那段感人的爱情,却足以让我们为之泪流满面,很多人读到那段令人心碎的文字时候,都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爱情不仅反映着人的自然的情欲追求,也反映着个体独特的情感方式、性格秉赋以及对人生的体悟,是一种人性很强的情感,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性内容。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正是以爱情生活模式这永恒诱人的古老编织术来表现其中人物人性的善良和真诚。理性与情感的冲突是艺术家永恒的主题,也是路遥此部作品中爱情描写的一个突出的审美特点。用理性战胜情感,使善的观念与爱的情感有机融合起来。田晓霞和孙少平,一个是省委书记的女儿一个是处在城市最下层的揽工汉按世俗的眼光.他们俩绝对不般配但在田晓霞的心里却连这类思想顾虑的影子都没有。这种爱至真至纯.抛却了世俗的观念.坚定了爱的意志又倾注了许多理智的思辩。而孙少平作为那个大变革年代的新生一代.面对差距悬殊的心上人炽热的爱,勇敢地冲破世俗的观念大胆地与之进行心灵的交融和沟通。这种崇高的圣洁的感情激发着他的进取心和生活的热情。当晓霞死后他依然按照生前之约来到古塔山下.拖着沉重的脚步把一束野花献给晓霞的魂灵。用情感战胜理性,勇于突破世俗观念而去追求自己的真爱。金秀,这个在爱情方面与田晓霞极为相同的姑娘,当她通过自己努力而到达大城市时,她没有被这个文明的城市而迷惑,也没有被令人羡慕的顾养民的喜欢所陶醉,她大胆地向孙少平表示自己的爱恋,甚至为他们的未来描绘好了美丽蓝图,她愿意为了他,在毕业以后去那个偏僻的煤矿医院,在她身上除了真诚与大胆之外,更具有了一种奉献精神。在整部作品中也许田润生的感情最为激烈,其爱情也最具有挑战性,家境较好的他愿意为了一个“寡妇”抛弃父母与家庭,冲破一切阻挡和她走在了一起,这样的爱情最难也最具有奉献精神。理性的世俗被这些纯真的人物全都超越了,他们用自己的高尚获取了情感的自由。
上一篇:影响一个家庭幸福的因素都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