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对自己孩子表扬多,还是批评多,为什么?
孩子,批评,他的你对自己孩子表扬多,还是批评多,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多表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的就表扬,错的就批评,实是求事引导孩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恩威并施哈!因材施教。不必拘泥于老师的经验之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真的我以前对我的孩子就是批评多,可是我保证不打孩子,动手无轻重,由其不能打头部,提起我也很后悔。就应该对孩子,做的对就表扬,不对就批评为对。可是孩子在学习上,从不应响孩子,我反对孩子学习期间,指辉孩子去地里干活,因为大人再苦再累也不能应响孩子的前途,还好我的孩子头脑聪明,又赶上恢复高考制度,考上了两个孩子,现在都有很好的工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这分为几个阶段,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通过他的努力,做成了一些事件,可以适当的表扬,但是有一个基础,那就是实事求是,这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也发出的表扬,会使孩子产生误会,不利于今后的发展,也就是培育信心,防止自满,第二个阶段就是青年时期,这个阶段也是最难的时候,逆反心理很可怕,那句话说不太好,就不太好办了,所以这个阶段还是主要以商量的角度谈一些问题,表扬也是一样,第三个阶段就是成年了,这个就好办多了,朋友角度谈朋友间的事,主要是对于他工作生活的认可。认可也是表扬的一种,就说到这吧,仅供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对自己孩子表扬多,批评少。我觉得就应该这样。
不少父母喜欢鼓励孩子,看到孩子多吃了一饭碗,会说:“你真棒!”,做出了一道数学题,会说:“你真聪明!”
另外一些父母会变现得很平淡,孩子考了班级第一,只会说:“你要加油,再接再厉,下次再保持!”
前者从小被父母鼓励大,会喜欢听见别人表扬他。如果遇到过不去的坎,容易越做越烦躁,不愿意做下去。有时会放弃。
后者从小打压教育下成长的,相对性格和心态会比较有韧性。
那么,到底打压下的教育好还是鼓励的好?很多家长都会怀着一种塑造和改变孩子的心态,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像捏泥人一样,这里敲敲那里打打,长此以往就雕出一个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小孩。
但他们忘记了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具有学习和理解能力的人,而不是一块泥巴。
怀有这种心态的家长,我们姑且称他为行为主义家长吧!因为他们遵循着“巴甫洛夫的狗”的实验结论,试图运用正向和负向激励的方式来引导孩子的行为。
但事实上据我观察,这样的行为主义教育,只适合于年纪很小的婴儿,在他们还没有形成逻辑思维的时候,用惊叫、怒骂和表扬确实能规范他们的行为。
但,孩子一大,这个办法就不能用了。
因为他们懂得思考,懂得观察了,他们潜意识里是能分辨得出大人这个行为是基于什么原则,出于什么目的。但他们却不懂得这件事本身到底是好是坏。
因此他们会盲目地听从大人的指引,受批评和表扬的影响左右,而始终形不成对一件事的基本观念。
从小被批评大的孩子,会在内心怀疑自我。
他会想,“不管我做什么,好像总会有地方做得不完美”,从而做事谨小慎微。
他抗压能力会很强,因为一切挫折和打击都很熟悉,如果他受到的批评太多、谴责太重、太离谱,他甚至会形成一种“我什么事都做不好”的观念,并泛化到成年后的各种情境中。
从小被表扬大的孩子,内心对自己充满肯定,但这肯定不具有事实基础,是无本之木。他会想,“我做什么事都很轻松,做完之后都应该得到奖励。”这时候外在奖励成了他做事的动力,他的盲目乐观也严重低估了自己可能遇到问题的难度。
如果困难稍微大一点,他会很快放弃,因为他并没有太多面临挫折和打击的经验。换言之,被表扬大的孩子倾向于只做那些能成功、能得到奖励的事,对那些有可能失败、得不到奖励的事不想去碰触。
这两种教育方式的缺点就在于,都没有教会孩子看清事物的本质,都没能让孩子意识到,做了好事,受益的是他自己,做了错事,吃亏的也是他自己。
这种基本的是非价值没有确立起来,就使得孩子脱离了外在评价之后没有动力去做任何事,因为他无法把自己和这些事建立起内在的联系,看不到去做事的必要性。
上一篇: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如何做好相关工作?有哪些不错的建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