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该不该保护?为什么?
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该不该保护?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非物质文化遗产该不该保护?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要大力保护和传承。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是国家在21世纪初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文化普查,是掌握全国及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状况和了解民情民心的重要手段。普查所得的资料和数据,作为全面分析国情的重要资料之一,是国家或地区主管机构制定文化政策乃至制定国策的重要依据。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又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地保护,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的基础。因此,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对全国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进行的普查,无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还是对国情的调查,都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凡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在普查和保护之列。
主要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曲艺、杂技、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商贸、副业等)、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传统体育与竞技和传统医药等类别。
非遗”,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其实用性,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
它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更具有一定的鲜明性和研究历史价值的取向性和特定性!所以传承、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隔代人或下辈人应有应尽的义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群体团体、个人,在其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与知识体系和技能具体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统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表现的名目繁多。它大致有如下几个种类:
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万里长城、中国书法、中国古琴艺术、昆曲、中国篆刻、端午节、珠算,端午节等等。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剧种,如福州三宝脱胎漆器、油纸伞,牛角梳等等。
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皮影,南音等等。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定,它必须上报经有关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讨论、认证并颁发证书认可证实,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能产生广泛影响一种物体或文化艺术类型的才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类型。如皮影戏等。
(一)皮影和皮影戏的形成,在有声电影还没实现之前,他是动漫傀儡戏及深入人心和民间百姓的精神食粮之一。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有时用方言),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自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我省的皮影戏一般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如福建的泉州,晋江等地。有次参观一耍皮影老师傅,见他诉苦道: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学习这种皮影行当,既辛苦、劳累又麻烦,还赚不了多少钱,他本来想把这门技术绝技传授给他的下一代孙子。可是好说歹说,小孙子就是不愿意学,师傅也觉得很是无计可施和无可奈何。
为此显然这种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缺少隔代继承的人员。也是当下需要挖掘整理并做传承式继承的理念。
(二)在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类中,有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被人们逐渐遗忘和淡漠,它就是驿站~关卡~古道,尤其在古道方面必须抢救性发掘,发展传承。
如名震海内外的仙霞岭古道。而且还是一条軍用道。
在唐乾符五年(878),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率部在仙霞岭开山凿道七百余里,直下建州府……
据《浦城宣传部》报道:位于盘亭乡的深坑村仙霞岭入闽古道是进入闽地的首个站点。当年,这条古道贯穿村境的总长约有2.5个公里。但是,自上世纪30年代闽浙公路的开通后,这条古道已逐渐荒废。 近年来,该村干部经勘查发现,境内还有一段长约1公里的古道淹没在尘土中。
为了让古道重现当年风采,今年4月,该村投入资金3万多元,雇请人工将被泥土覆盖的古道进行抢救性发掘修复。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如今,这条壮观大气的古道又完整的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这是一段南低北高的山坡路道,南起该村杨家畈自然村,北连与浙江江山接壤的枫岭关,总长度约有2千米。我们沿着古道拾级而上,只见眼前的古道与其它古道有着明显不同。一是路面宽大;二是沿途还开设众多横贯路面的排水沟。石头覆盖的路面多数路面均在1.5米-2米之间,最宽处约达4米。
古道挖掘式整理抢修复原是一项重要工程,它是古代人们出行、经商、官员官兵,普通民间百姓人文交往流道的徒步驿路场景场地。
上一篇:《平凡的世界》剧中,为啥要把晓霞写死,是不是为了整个剧情铺垫才这样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