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碧桂园是如何将扶贫基因融入企业发展的?
碧桂园,万元,精准碧桂园是如何将扶贫基因融入企业发展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说碧桂园是很早就把扶贫纳入企业发展版块的。碧桂园杨老板受其母亲的影响把教育看得很重,创业之初就秘密用手上为数不多的资金设立了仲明大学生助学金。这个事情是直到公司上市不得不公开财务报表后才被世人发现的。从设立到现在19年有22个年头了,据不完全统计从开始的100万到现在累计捐赠多达3000多万元,受助学生人数达到10000多人。除了老板的,下面的员工也慢慢变成教育扶贫的“主力军”。联动其他企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以及政府单位共同参与到教育扶贫行动中。他们已累计募集超过 1983万元的扶贫款项,计划帮助1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他们的学业。9省14县的扶贫就更不用说了,响应国家号召,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走出了许多可持续可复制的新的扶贫路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1997年开始,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先生拿出100万元支票,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金。截至2019年,累计捐赠3666.6万元,受助学生达到10217人。杨国强的女儿杨惠妍受到影响,也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
此外,碧桂园集团的员工也在逐渐成为教育扶贫的“主力军”,积极联动社会力量,号召社会各界与集团员工共同参与到“五个一”助学、“心愿100”教育扶贫行动中,结合今年发起大型“梦想益行者”城市徒步活动为项目募捐善款,已累计募集超过 1983万元,计划帮助1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据我所知,碧桂园的扶贫有20多年的历史,从创始人家族到整个企业内部普通员工,都对这项事业深度认可。从捐款到各种消费扶贫、教育扶贫、设立公益基金,简单到企业内部网站,设立捐款通道,并在18年将扶贫事业上升到企业主业的高度,这是全员行动也是企业基因。
97年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拿出100万元支票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到2019年,捐赠已达3666.6万元,受助学生达到10217人。他的女儿杨惠妍受影响也一直在做公益。2013年,杨惠妍、国强公益基金会出资4.5亿元开办了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为贫困家庭点亮一束光。
碧桂园集团的员工也可以称为教育扶贫的“主力军”,他们调集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五个一”助学、“心愿100”教育扶贫行动中,在“梦想益行者”城市徒步活动中为项目募捐善款,募集超过 1983万元,计划帮助1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预防针”,碧桂园在9省14县建立“4+X”精准扶贫模式,希望在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的摸索中可以不断地可持续造血。民营企业在扶贫中还是具备很多优势的,比如机构精干、决策自主、反应灵敏等。碧桂园庞大的体系可以发动子公司、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及更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共同参与扶贫和乡村振兴事业,发挥更大的集群效应和影响力,响应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造福社会、百姓。
我想一个企业的初衷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让社会更美好,它会得更大的动能吧。格局决定境界,企业基因决定发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人都知道,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杨国强因为交不起7元钱的学费而退学一年。随后,学校免了学费,并发了2元助学金,这个少年才得以继续学业。
儿时的经历深深影响着杨国强的人生轨迹。2002年,杨国强创办了国华纪念中学,在那里的孩子们衣食住行全部免费,还提供上大学、读硕士和博士期间的所有费用,阻止了贫困在这些家庭的代际传递。此外,他还创办了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和国良职业培训学校两所免费学校。
碧桂园在2018年启动了全面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组建超过150人的专职扶贫队伍,跨全国9省14县开展精准扶贫其中就有我的家乡江西兴国县。2018年6月,碧桂园集团扶贫的第一个苗木花卉基地在兴国落地,短短3个月时间,基地在就业扶贫上投入近20万元,每天用工人数20人以上,极大的解决了当地贫困户务工难、路程远的问题,实现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近上班脱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众人拾柴火焰高”,联动社会力量助力扶贫
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EMBA的学习经历启发了杨惠妍“团结社会力量助力扶贫”的想法。她说:“如果能够带动更多的单位和个人与我们一道参与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行动中,将产生巨大的力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