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哪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
慕容垂,齐国,项羽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哪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而王谋是作为当时的一等一的谋略家,他那时候率兵攻打燕国的时候,就请慕容垂的儿子慕容令做向导。
虽然王某的计划没有完成,但是他杀死了慕容垂最得力的儿子慕容令,导致燕国后世没有明君继承,没有多久就灭亡了。王某的金刀计看起来没什么用,但是却改变了历史。
空城计
这个计谋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只有2500名军士驻守在县城中,然而司马懿率领大军15万,往县城赶来!他知道他们逃不了了,所以他想了一个空城计。
诸葛亮身边的众官员听到这个消息个个都是大惊失色。但诸葛亮却神情淡定,他安排士兵在各个城墙上驻守,用其他的士兵装作百姓在街道上游行。诸葛亮却带两个少年到墙头抚琴演奏。
而大将军司马懿看到这个情形,怀疑城中有重兵把守,连忙指挥部队撤退。众官员却非常疑惑,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但如今有15万精兵来到这里,却急忙撤退,这是为什么呢?
诸葛亮回答:他知道我一生谨慎,从来不为冒险,看到我们这样镇定,肯定怀疑有重兵埋伏,所以才会急忙退去,是他也是不得已呀!他也正是在赌,赌司马懿会不会退兵。
诸葛亮的计谋真的是让人无法预料啊 ,他成功的撤退了敌人保护了自己。这也是历史上让人拍手称赞的好计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说到计谋大家都会想到反间计等一些阴谋。尽管这些计谋都很厉害,但是总让人觉得不舒服,有点卑劣。事实上古代是有很多阳谋的例子的,所谓阳谋,是我让你知道我要做什么,但是你不得不中我的圈套。比起阴谋的私密性,阳谋显然光明正大,让人拍案叫绝。最典型的就是孙膑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是庞涓与孙膑这一对同门师兄弟之间的较量。史书记载,孙膑因庞涓的陷害,成了残疾人,可谓仇深似海。
这个史实的完整版,分为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打“赵”救“卫”,实施人,庞涓。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之前是魏国的小弟,魏惠王十分恼火,咽不下这口气,便派庞涓讨伐赵国。庞涓的作战方法是,卫国不算啥,直接去打赵国都城邯郸,打下了一鸡双吃。当时,“魏武卒”尚在,战斗力十分强悍,在庞涓的指挥下,很快就包围了邯郸,赵国危在旦夕。
第二阶段:围魏救赵,实施人,孙膑。急难中,赵王只好求救于齐国,并允诺种种好处。齐威王答应了,就令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援。孙膑认为:邯郸不算啥,只要直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按照此方法实施后,果然,魏军离开邯郸,急匆匆赶路途中又在桂陵被孙膑埋伏,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
可以看出,庞涓与孙膑的战术理念和思路,本质上是一样的——不愧为同门师兄弟。那么问题来了,难道庞涓看不穿孙膑的计策么?非也。看得穿得救,看不穿也能救。
简要分析下可知,庞涓的选择有三种方案:一,继续攻打邯郸直至打下。二,收整队伍,慢慢回师,小心翼翼不被埋伏。三,匆匆回救。
第一种选择,理论上是最优选,沉住气,打下邯郸;魏国咬住牙,守住大梁,孙膑完全没有半点机会。可问题在于,家人在魏国的将士,还有动力能继续战斗吗?更为关键的,是魏王能顶得住吗?魏王会怎么看?就算真打赢了,又能怎么样?第二种选择,也是同理,不多分析。明朝末年,面对后金的进攻,有个人就选择了第二种,他的结局,是被凌迟处死、千刀万剐,他就叫袁崇焕。所以,无论庞涓看得再透彻、再明白,也只能选择第三种方案。
孙膑的“围魏救赵”阳谋,就是这样建立在这样的人性逻辑之上。庞涓可以不怕死,却不能不怕魏王,他的军权功勋,他的身家性命,他的家族荣耀,全在乎领导——魏王一人之上。魏王开心了,他能拥有一切,魏王不开心,他就失去一切。即使他率领的是天下最精锐的魏武卒,即使他训练出了铁骑,也不过如此。
围魏救赵,攻其必救。必救的未必是某城某地,更多的是某人。其实千里跃进大别山打开战略缺口,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在于这颗钉子有多重要,更在于领导认为这颗钉子有多重要。
庞涓在“围魏救赵”大败之后,并没有被处死,也没有被罢官——在魏王看来,他的态度是积极的,行动是忠诚的。
又过了一些年,庞涓进攻韩国,孙膑再次采取了围魏救韩的战法。庞涓依旧看得懂,但他依旧没有选择,这一次,他死在了战场上。看得破,看不破,结果其实都一样。自主权并不在于他,而在于魏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空城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
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魏延亲自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后世有人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大大地失策,错过了绝好时机;也有人认为,诸葛亮不采用的原因是,诸葛亮根本不打算攻打长安,他的目标应当是先取凉州,然后步步为营、逐步蚕食曹魏。不管诸葛亮是何原因做出的抉择,“子午谷奇谋”终究是胎死腹中,而魏延也觉得诸葛亮是为了怕他成功会变得权势威望过大所以故意压制自己,从而魏诸两人的关系有了裂痕。
上一篇:手机贴好几张膜有坏处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