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让我们学到了什么?
道德经,老子,的人《道德经》让我们学到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 更适合你的每一秒钟;
5. 掌握了《四字老子圣典》,你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做到圆满完全、而且充满与时俱进的创意。
《老子四字圣典》全文链接:
http://www.baike.com/wiki/%E8%80%81%E5%AD%90%E5%9B%9B%E5%AD%97%E5%9C%A3%E5%85%B8\u0026prd=so_1_doc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好回答。一是这个经典有大学问,能学的太多; 二是能学到什么,因人而异。《道德经》是万经之王。它有科学的辩证法,有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甚至言语表达的技巧。其主题思想就是道法自然,能学的也太多,从认识世界、洞悉天地、治国齐家到为人处事、立言立德无所不能。除了读懂,还要践行,只有通过实践,付诸行动,指导行为,才能算是”学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仁者见人仁智者见智。对我们大众来说,《道德经》的最大意义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做人。
《道德经》与《论语》在做人上的最大区别是,《论语》立足于社会,《道德经》立足于自然。
孔子心目中存在着人的理念,即人之所以为人的人,可谓人的本质规定。这样的人根本不同于动物(禽兽),比如有欲望,但不是动物式欲望,同样是吃,人的吃要合乎义,有限度;特别是食物,来路必须不是坑蒙拐骗,同时要合季节、不变质、形状颜色要正;进餐也要符合礼节。《论语》就是告诉人们怎样成为人,简称\"成人\",其模型是君子。可以说儒家的人是社会人。
套用今天的话,儒家要打造的是高调人生。
《道德经》反其道而行之,提倡低调人生。它的理想的人是摆脱了礼制、道德伦理、名利乃至亲情的也就是社会规定的人,可谓非社会的人或自然的人,这样的人叫\"真人\",即真正的、真实的人。
那么这样的人是怎样的呢?
首先,效法自然,对自己对别人对组织采取的是无为的态度,主张自然而然,随遇而安。
其次,谦卑。遇事不争,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争也没用。最好比别人矮一截,没看见水往低处流吗,只有低洼才能来水,也才能存住水。正因为你不争才没有人争得过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争是最大的争。
再次,柔顺。老子打过一个比方,柔顺的东西都是活的,草木即如此,一旦变硬,便死了,枯木干草就是硬的。人也一样,活人是柔的,死人是硬的。柔顺是无为的表现,大势面前,人力没有用,所谓鸡蛋碰石头,只有顺应才能存活。
最后,减损。这说的是欲望,欲壑难填,当了处长想当局长,挣了十万想一百万,永远没个头,欲望是痛苦的源泉,生命的最大敌人。真人不是这样,而是一再地压缩欲望,直到只能维持生存的地步为止,叫\"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不想人为的去争取什么了。
后来的道家总结出这样一句话:\"正为人逆为仙,只在其中颠簸颠。\"人指的是儒家高调的人生,走的是加法,不满足处长还想着局长;仙指的是道家低调的人生,走的是减法,别说局长了,处长咱都不当,甘心做老百姓。后套农村有句俗话:要饭三年给个县长都不换。真是这么想的,不是葡萄是酸的。
道家的低调人生、真人,用四川话说就是活的得安逸。
下图 老子(眀刻)
老子似笑非笑,面现嘲讽,像是说:这帮傻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里面可以学到做人的智慧,做事的高度,对天地规则的了悟。如果学不会就跑到河边看水,向它学习就可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如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特别是修身养德,以德服人,包罗大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人处事的智慧,创造论成功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一向反对洋洋傻傻之乎者也之类,引经据典,高谈阔论,弄的是懂非懂鱼目混珠!
道就是一个人的轨迹,俗话说就是“路子”。说道是规律者,规律是前人走过的路的总结。德,就是思想品德,简而言之就是正!道德经就是教人走正路的一部经典而已,理解其奥妙需要悟,需要灵性!
上一篇:圣诞节,想给女友买个手链求推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