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真的有打更这个行业吗?
更夫,时间,古代古代真的有打更这个行业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人可能会有疑惑,更夫其实是普通的百姓担任的职业,那么他们是如何得知时间的呢?其实更夫手里也会有专门用来记录时间的东西,他们依靠滴漏或者燃香来精确地掌握时间,他们使用的滴漏上会有专门记录时间的刻度,一共有100个刻度,而现在的一昼夜是24个小时,也就是1440分钟。
古代一个夜晚分为五更,一更是一个时辰,古代的时辰是用生肖来计数的,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个小时,所以一更也是两个小时。子时是十一点到一点,这样一直推理下去,亥时就是九点到十一点。古代时辰以下的计量单位就是刻了,也就是滴漏中的计量单位,在一开始一昼夜是分为100刻的,后来古人为了方便计时,也曾将一昼夜分为96刻,108刻,120刻,直到清朝,才改为了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就是八刻,更夫就是通过滴漏的水到哪个刻度,来判断现在是什么时间的。
这样看来,古代的更夫要一直守着滴漏,看是什么时辰,所以他们就不能睡觉,要告诉别人精确的时间,所以更夫这个职业是很辛苦的。除了辛苦,也是挺危险的,因为古代也有治安不好的地方,那些小盗贼经常会在晚上偷东西,虽说不至于伤害性命,但是难免有作恶多端的强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抢劫,身为更夫就很危险了,所以在古代,一般都是普通人家的人维持生计去打更,很少有大户人家的人担任更夫。
但是这也是个别情况,并不是所有的更夫都是危险的,在唐朝之前,中国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就是在晚上,除了打更的更夫外,是绝对不会允许有人出门的,如果有人夜里没事儿外出散步,就会被当成盗贼抓捕归案,严重的可能就会直接按谋反处置了。
总而言之,更夫这个职业确实是存在的,不过人类普及了精准的计时仪器后,更夫这个行业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注作者:▶商文君◀每日更新
因古代技术不成熟,夜晚时间无法有效的记录,聪明的古人便发明了打更这样的报时制度,设立了这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打更职业比较普遍,大到城市小到乡村都有设立。古人晚上基本上没有文化娱乐生活,全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人们都过着一种按部就班的平静生活。
我们来看下古人是怎么打更的:
落更(晚上七点),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咚!——咚!”,“咚!——咚!”,“咚!——咚!”落更喽!”
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咚!咚!”。“咚!咚!”;二更喽
三更(晚上十一点),要一慢两快,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咚!——咚!咚!”;
四更(凌晨一点),要一慢三快,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咚——咚!咚!咚”;
五更(凌晨三点),一慢四快,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咚——咚!咚!咚!咚!”。
总体来说是由慢到快,连打三趟便收更结束。但为什么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时)呢?因为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了,“一日之计在于晨”嘛,就连皇帝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了。另外,还有种说法就是五更天鬼在串,此时不宜惊动他们以免影响他们回不到阴间而在阳间为祸,当然,这是古人的封建迷信了。
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觉,而要守着滴漏(一种记时的东西)或燃香(也是计时的东西),才能掌握准确的时间。打更的职业虽然高尚,但似乎古人有时也常拿打更的开涮,有句俗话叫“打更人睡觉——做事不当事”就是明证。还有句话叫“落手打三更”,意思是一更天打成了三更天,指搞错了。其实,打更的历史源远流长,打更起源于原始的巫术,主要起驱鬼的作用,那可是受人尊敬的巫师才有资格来打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就有打更这个行业了,这是古代巡夜报时的一种制度,由于晚上缺少报时的工具,所以一般都靠打更的,具体往下看!!!
“更”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计量夜时的称呼。古人将夜时分成“五更’,在许多地方的古都、古镇、古代市中心还钟楼和鼓楼,用撞钟、击鼓来报更次,传达夜时,有些地方安排“更夫”巡回于大街小巷报告夜时,使城镇市民明晓时间。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由此可知,古代“打更”的一大作用是报时。所谓的打更,古称击柝。“柝”即用木质制做的一种响器。长尺许,有柄,击之邦邦作响,俗称梆子。夜间巡逻时,边走边敲梆子。打更的更夫,每晚走街串巷,通宵达旦,按时出现,敲梆也敲锣。
全夜分为五个更次,但一夜敲梆六次,第一次出现在晚上八时,以干支讲为戍时,称定更,也就是一更天。锣敲一记,梆连续敲二记作一次,只敲一次,作为一更。二更为亥时,即晚十时。锣声二记,梆敲两次。以后每隔二小时即一更。午夜十二时子夜,为三更天。以此类推。黎明四时是五更天。五更已毕,在夏天就已亮了。
附历代记时制:
殷武丁时12段记时:白天:夙、旦、明(大采)、占、食日(大食)、日中、昃、小食、小采(上半段);
夜间:小采(下半段)、会、(木+凡)、夕。
殷禀辛至文丁时16段记时:白天:夙、旦、朝(大采)、食日(大食)、日中、昃、郭兮(郭)、小食、萌小采、莫
夜间:会、昏、(木+凡)、夕、寤。
秦16段记时:平旦、日出、食时、莫食、东中、日中、西中、日昳、哺时、下市、黄昏、人定、夜半、鸡鸣
上一篇:实况2020右边后卫谁好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