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真的有打更这个行业吗?
更夫,时间,古代古代真的有打更这个行业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显然是指非战时的宵禁,主要以防盗和防火及城市夜间管理为主,而 “五更二点” 说明打更是与宵禁制度融合在一起的。而当出现灾荒或战争时,打更的作用相对更为明显。一是在灾民涌入城市时;二是对外敌入侵时提前作出相应的警示。
二、上朝制度
古代的上班时间要比现代的要早,鸡鸣即起准备上班在春秋时期已经形成。凡在中央机关上班的官员,必须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朝会,即“上朝”,亦称“朝参”。且有大朝、常朝之分。
历代上朝的时间各有不同,但程序与礼仪等大致相当。皇宫里设置打更的更夫,主要是为宫中提供准确时间,同时也有提醒皇帝临朝亲政的作用。五代以后,一般是皇帝先与宰相、首辅等重臣在内殿先行商议开会,会后再由宰相带领百官在殿廷行礼。这样一来,对于时间的把握要求更高。
打更这一古老的行业在清末已是日渐式微
钟表是在1600年的明朝万历年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传入中国的。在他的《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中写道,中国各个城市都有千百名更夫在街上巡夜,按规定的间隔敲锣。
到了清末民初,随着钟表在社会上的逐渐普及,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的打更行业已日渐式微,这时的打更职业就如同“夕阳行业”,再没有了昔日的辉煌。
结语 :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旧有的行业被淘汰或替代是历史必然。至于打更行业的更次、梆声或口喊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等,均属于职业程序,历朝历代大抵相同。
而报酬高不高、有没有恢复的可能?按理说在皇宫里报酬应该比地方上要高,而在要求上也会更为严格;恢复打更这一职业基本没有可能。如今人们也只能在一些影视作品,或旅游景区内才能再觅其踪影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电视、电影上我们经常看到更夫,在夜里拿着铜锣或者梆子,一边走,一边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烛火”,或者“小心盗贼”等话。古代确实有打更这个行业,他属于地方“工作人员”。
古代没有计时工具,比如手表、座钟、钟楼等,人们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还好说,到了晚上谁知道到底几点了?
为了方便大家,于是历史上出现了更夫这一职业。
更夫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我认为是在东晋之后,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闻鸡起舞”这句成语吧,说的是东晋祖逖(ti)的事。
《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很有抱负,为了报效国家,他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
大家想一想,如果东晋有更夫,祖逖就不会听鸡鸣练武了,而是“闻锣起舞”。我认为打更始于隋唐时期,兴于明清。
(祖逖闻鸡起舞)
古人没有标准时间概念,只是把“一炷香”和“沙漏”的时间当参考,后来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每一时辰为两小时。
进一步细分,古人把夜晚分为五更,也就是一夜有五个时间点。
一更在戍初一刻,又称黄昏、日暮。二更在亥初三刻,又称人定、定昏。三更在子时整,又称子夜、夜半。四更在丑正二刻,又名鸡鸣,狗盗。五更在寅正四刻,又称黎明、日旦。
更夫要记清这些,工作还是蛮辛苦的,必须每隔两小时就要报时,一般两人为一组,即用锣或者梆子传递时间信息。
(更夫)
一般情况一更、二更用锣告诉人们,到了三更以后,为了防止打扰人们睡眠,改用梆子报时。
更夫一般由地方保正雇佣,每晚的工资很少,工作量却很大,不仅打更还要负责巡视治安,发现有异常情况要报官,否则就是失职。
更夫的出现使地方有了一个统一的时间,更有利于老百姓安排生活,由于薪水不高,更夫一般都是兼职,即晚上赚点外快。
现在人们都有了钟表,晚上又有专门的巡逻民警,更夫这行职业没有恢复的必要。
文/秉烛读春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在看古装剧时,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桥段,在月黑风高的晚上有人一边走一边敲锣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电视剧经常用这样的背景推动剧情的发展,那么问题来了,有的时候电视剧上演的并不一定是现实中就存在的,有人就会问,在古代真的有打更这个行业吗?
其实,古代确实是有打更的这个行业的,而且打更还是一个在古代较为普遍的职业。因为在古代,还没有钟表,手表等一系列能使我们知道时间的仪器,人们也很难精确地知道时间。
在白天还好,人们可以依靠日冕知道时间,但是在晚上没有阳光就不能用日冕来知道时间了,一些有钱的大户人家会用沙漏或者水漏来计时,但是那些贫穷的百姓没有财力去置办这些能知道时间的东西,而且普通的百姓需要去劳役赚钱,劳役和日常的作息也需要知道时间,于是就有了打更这个行业。
古代的人们不像我们现在的人一样,他们一到了晚上就回家歇息了,古人们都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有了打更这个行业,人们一听到更夫打更的声音,就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了。
而一般担任更夫的人,通常并非是由官府提供的,和更夫类似的还有民间组织的消防、义庄看守之类的职业。
因为古代皇权不下县,所以县级以下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民间自治 ,由族长、乡绅、地保、里长等一类组织普通百姓出钱出物,不过报酬都很低,毕竟都是穷苦人家,包括以前的衙役的工资都是这么来的。
所以更夫早先是义务去的,就是大家轮流去做,后来就发展成为了固定几个人,其他的百姓出钱给他们几个人,就是这几个人替大家长期服务,类似这样的性质,然后定期由乡绅、地保、里长一类的代表人物出面收这笔钱给他们,后来就逐渐常例化了,然后就演变为更夫由里正或者村正募集来的,而且更夫的收入也是由本地人筹集的。
人们普遍认为更夫仅仅是一个用来报时的职业,但是更夫还有其他的作用,例如发布警报,驱逐贼盗,驱邪辟邪等,而且更夫也不仅仅只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几个字,更夫也会说防贼防盗,闭门闭窗等话来提醒大家一些安全问题。
上一篇:实况2020右边后卫谁好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