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家居行业的出路在哪里?
家具,企业,产品家居行业的出路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家居行业的出路在哪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未来的家具制造业应该走向何方?除了注重设计感、关注消费者需求、高效组织供应链等之外,我们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提升“生产力”,也可以说提升人均产值,而这其中的空间是巨大的。
那么,家具企业如何提高生产力?
1、从设计开始,提高产品部件通用率
前面说过,家具企业往往有着产品开发过度的倾向。一家企业旗下可能有七八个子品牌,而要生产这么多系列的不同产品,如果全部都要重新开发产品部件,无疑让整个生产的复杂性大幅增加。
提高不同产品部件的“通配率”是一个更好的办法。也就是说,不同系列、风格甚至不同形态的产品可以共用某些部件——如桌腿的加工工艺、门板的基本造型等等。
这就如同在生产不同型号的汽车时,厂家往往会在原有的零部件基础上进行设计,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部件,减少模具和工艺上的不必要投入。
在家具业,这种方式也可以被称为“模块化”生产。所谓模块可以是单个的零部件,也可以是具有生产线上的一个加工组,在完成之后可以被用到不同的产品当中。
而这一切的前提在于“产品设计的统一”。也就是说,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应贯穿一条基本的设计规范和原则,让不同套系的产品可以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并尽量做到更高的部件通配率。
这就如同宜家有着成千上万种产品,但基本上任何产品无论大件、小件,消费者搬回家后都可以和原有宜家产品很好的搭配融合,绝不冲突,因为贯穿其中的宜家坚持的北欧风格。当然,背后还有宜家对于工艺和原材料的深度统一设计。
2、更适合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规模生产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机器设备。对于家具企业来说,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在行业毛利润逐渐下降,企业生存日益艰难的情况下,冒险投入巨资把赌注下在设备上风险巨大。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作新先生曾提出,中国家具业提高生产力可以通过“廉价的自动化”来实现。家具企业不一定要采购那些笨重而昂贵的高端进口设备,正如无人工厂虽然看起来很炫酷,却不一定适合所有企业。
实际上在精益生产领域,更加灵活、代价更低的中小型设备受到推崇。此外家具机械设备展上一些厂商也透露,国产设备在许多方面已经足以和进口设备媲美,尤其是配套设备上性价比更高。
而在信息化方面,部分全屋定制企业巨头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基本实现了从终端下单、排产、物流、库存等多个流程的信息流通,包括三维家、酷家乐、打扮家等第三方软件平台为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带来了诸多便利。
而对于软体、套房企业来说,信息化的建设大多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要补的功课。
3、发挥产业协同,提高产业分工
专业的分工带来效率的提高以及资源的节省。如果说日本家具行业有一个特点是国内所缺少的,那就是其成熟的产业分工。在旭川、爱知、静冈等地均形成了分工不同的家具产业基地。此外,不同的企业还有着各自专长的领域,为大型企业做配套产品。
我国目前的家具产业集群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经过长期聚集、自然形成的产业集聚,它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如椅业之乡浙江安吉等;还有一类则为开发商兴建,或当地政策支持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园区。
但目前的许多产业集聚往往是同类型的企业扎堆,例如金属玻璃家具产业基地、实木家具产业基地、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等。
大量的中小企业都在拼“同质化竞争”、打价格牌,缺少协同和配合,也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不过在广东、江苏等一些家具集中区域,上下游的配套已正在日益成熟起来。
能否真正成为集群,关键在于是否具备上下游的协同能力,周边企业能否形成完整的配套能力,而不是规模大小或企业数量多少。
家具企业要提高生产力,能否有效的利用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力量,发挥集群效应,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同时也要企业在摸清自身在产业链上下游位置的基础上,选择“抓大放小”,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和方向。
总之,无论是外因还是内因,家具制造业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关口,不主动改变则淘汰就在眼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不清楚你是属于厂家还是经销商
对于厂家来说,就是洗牌、整合,把滥竽充数的都打掉,通过聚合形成寡头,以此带领行业前行
对于经销商来说,积极转型,由坐商到行商,认准自己品牌的定位,不要想着吃所有人,根据定位,做精准营销,新型营销
2020年了,别想着一招鲜,吃遍天,什么“内购会”。“亲属团购会”,“砍价会”,除非你是做低端牌子的,否则离得越远越好!
如果你就是做低端了,那你放心,永远都有市场,只要你的东西够便宜,其他都不重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提升品质,质量才是王道
2、坚持环保,健康的产品才能让顾客过得健康
3、细分市场从产品风格、新材料应用、成本控制、市场需求……方方面面入手
4、加强新的营销模式探索,成功并推广。
5、增强服务、体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