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有哪些常败将军?他们是怎样演义“逢战必败”的?
匈奴,败将,蒋介石历史上有哪些常败将军?他们是怎样演义“逢战必败”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元狩二年,李广与博望侯张骞共同出兵右北平,结果两人错过了碰头日期,李广被匈奴大军包围,虽奋勇作战,但伤亡惨重,部下四千人大部战死,幸得张骞终于赶到,才避免了全军覆没。(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广军功自如,无赏。)
元狩四年,在李广的强烈要求下,武帝任命他为前将军,再次随卫青出击匈奴。结果李广因为迷路,错过了时机,让匈奴单于逃跑,李广因“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而自杀。(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後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
李广几乎参与了武帝时代汉对匈奴的每一次作战,但每一战都无胜绩,真是造化弄人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虽说在战场上面有自己铁一般的法则,你输了那就是输了,没有任何理由输了的家伙需要背负的东西那太多了,比如说战场上面损失的那些士兵,他们的家属包括士兵的亡冤魂都会来找他算账,接着就是有人跟他清算之前所犯的错误,然后把各种各样的错误罪名加在它的头上,打了一吃败仗,能够翻身的没有几个。
但是在历史上面还真有几个常败将军,一直都是失败没赢过,可他们就是在军队里面占据着主导地位,甚至一直都是主帅,没有人能够动摇他们,没有人去追究他们的责任,比如说二师将军李广利,还有就是朱允炆派出去的那个将军叫李景隆。
这些人跟帝王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人失败了之后,其实真正替这些事情背锅的是帝王自身,但是皇帝吧,没有人愿意去追究他的责任,谁吃了雄心豹子胆敢去追究皇帝的责任呐,自己是活得不耐烦了,因此这些人无论失败多少次都能够拿到了,在军队里面,位主帅指挥战斗,然后迎接下一场失败,就这样一个死循环。
其实这些人加入战场很多时候也有些新,我刚请不要,毕竟都是凭借的裙带关系,上位的真正有几斤几两心里都清楚,最起码打过一次败仗以后知道战场也并不是小孩子去玩儿的过家家游戏也都不愿意在战场上面呆了,你比如说这个李广利一开始要他去大宛国去征求汗血宝马,结果给了他几万人。打到大败回来之后连门儿都不敢进(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尚可网)一支军队就在长城边缘徘徊,汉武帝自然知道自己恼羞成怒,自己被人打脸光,可他不得已本身要汗血宝马,这是他自己要求的,第二,这个李广利是他的小舅子,就老话怎么讲来着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因此他给他增加了无数的补给军队,然后才拿下的大宛国。
在这之后,李广利去进攻匈奴,结果又一次原形毕露,10万大军打的就只剩下4万人,自己还投降匈奴人,最后还被匈奴人给杀了。
所以说这些常败将军不是被敌人打的心态爆炸,而是被自己人宠的,实在是没边儿了,所以打了败仗没人追究责任,打了败仗也没有人去说,他们越打越多呗,账越来越多,最后虱子多了不怕咬了,整个人也就浑浑噩噩的活着,要么就直接心态爆炸去投降敌人了。
其实作为领头的这么重,用这些常败将军也是有一定的理由的,一方面自己面子的原因,另一个方面也需要考虑军队的指挥权。
比方说胡宗,南胡,宗南这个人大家都知道蒋介石的第一萌生,而且在蒋介石的军队体系里面晋升速度特别快,但这个人有一个问题我说过他只配当一个政委,并不能当前线指挥官这样的责任,可是蒋介石又想满足他要和毛泽东亲自掰掰手腕的这样一个荒唐的想法,因此把胡宗南配了几十万的美械化部队,然后就按,安插在祖国的大西北跟毛泽东斗!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己被打的落荒而逃,胡宗南因此背了锅罪后,蒋介石还想求他帮一下自己的儿子,胡宗南表示我不去坚决不去!
这都已经被打出心理阴影来了,蒋介石还想重用他。由此可见领导使用这些常败将军不是看战绩的,而是看对自己的忠心程度的!当然他们是不懂心理学,懂心理学的都知道被人虐久了,有的时候也会对敌人产生依赖心理,就会出现那种类似于投降业的情况,向胡宗南那已经算得上是心智坚定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曾国藩,曾国藩打太平天国洪秀全的时候,逢战必败,最后上书皇上的时候,说屡败屡战,好在最后太平天国内部出了问题,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天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蒋介石、陈诚、胡宗南为常败将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常败将军:胡宗南,杜聿明,陈诚,汤恩伯。
上一篇:老婆越漂亮,男人越短寿,有科学依据吗?为什么都说大乔小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