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清照《武陵春》写的是什么内容,请作赏析?
李清照,香花,轻舟李清照《武陵春》写的是什么内容,请作赏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跟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词作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怨。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整首词简炼含蓄,足见作者语言才华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能外出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之情,可谓是意味无穷。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内到外,步步深入,层层展开,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则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的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落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写“泪”,先以“欲语”做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尚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的“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兴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两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更加深沉。这里,上半阕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词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比喻形容“愁”,但她自著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清照《武陵春》 ,写尽其一生悲情。
【原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朝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词风以南渡流亡为界,风格迥异。前半生,婉约清丽,多写生活之美。后半生,悲壮凄凉,多写寂寞之苦。其词擅用白描手法,被后世称为“易安”体,著有《漱玉词》。
【词解】
风雨停歇,花儿凋零,尘土上的落花,散发着淡淡的芳香。日头已晚,无心梳妆。春去秋来,花谢花开,物是人非,万事皆休。欲找人解忧,话还没说出口,泪儿先流下来。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不错,想去那里划划船。但是又担心那小小的蚱蜢船,可能载不动我内心满满的哀愁。
【赏析】
《武陵春》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用语纯净,用情至深,引人共鸣,内涵丰富,意境幽远,实为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也是李清照一生的真实写照。
李清照,中国历史上最富才名的传奇女子,一代词后,号称“中国千古第一才女”。其词艳冠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少作品,皆为千古绝唱,被尊为婉约派宗主,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与男子,与苏轼等大家,并驾齐驱的尊崇地位。
李清照家学渊源,幼时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少女时代已显山露水,名噪一时。 婚后,与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比翼双飞。然而好景不长,朝中党争激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被迫分离,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却也激发了灵感,留下了不少佳作,婉约动人。
金军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至极,毫无抵抗之力。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清照再嫁,所托非人,被人惦记的,不是才华,而是前夫的遗物。非等闲女子的清照,不惜身陷囹圄,也要重获自由之身。然而彼时已是国破家亡,其晚年之境,一直萦回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的凄凉之中。
本词作于绍兴四年(1134年),即“靖康耻”发生7年,丈夫过世6年,词人遭受国破家亡之苦,辗转流落金华,孤苦无依,沦落困境,感慨万千。
上片:在一个暮春时节,一阵凄风过后,百花零落,泥土中尚有余香阵阵,词人处境艰难,心中烦闷,无所聊赖,无心梳妆。家国不在,爱人故去,丈夫生前心爱的收藏也零落散尽,除了身边寥寥的几件昔日之物,一切都改变了,悲凉如许,黯然神伤,欲找人倾诉,可话未出口,已是珠泪涟涟。这种悲凉之状,令人痛到极点。
下片:笔锋陡转,由倾诉哀情,转写春光之好。起句先扬后抑,活泼明快,展现了词人短暂的欢悦之情。但是“闻说”、“也拟”二词缀于句前,让词的意境变得含蓄低回,说明词人的游玩之念只是一时兴起,其并未真正从绵绵愁绪中脱离出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两句,别出心裁,奇思别致,其文学价值,可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及秦观的“便是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相比肩。而且这一句还与上文的“双溪”、“轻舟”相呼应,情景交融,使词之意境得到了升华,堪称千古绝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