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当代中医脉诊独取寸口,对吗?为什么?
难经,太阴,动脉当代中医脉诊独取寸口,对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代中医脉诊独取寸口,对吗?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脉诊,现在中医一般以寸口为主,以三部久侯,以部位寸关尺分脏腑,以浮沉分表里,尺数分寒热,有力无力分虚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医诊脉分“三部九候”三部“寸关尺”九侯“浮中沉”根据临床实践,简化诊法,一般“独取寸口”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以轻,中,重的指力相应分为浮,中,沉三候,共为九侯。新星浅谈中医脉诊独取寸口。[握手][撒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正确平分六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独取寸口,出自《难经·一难》。也有一种说法,是扁鹊(秦越人)提出来的,指单独诊寸口脉,可诊知全身疾患。独取寸口脉,是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因寸口属手太阴肺经,肺朝百脉,肺为气之主,肺经又起于中焦,乃气血发源之处,寸口又为脉之大会,故能反映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变化,而诊断五脏六腑的病变。
虽然独取寸口有出处,也有原理,但是先秦时期诊病是靠三部九候法,也叫遍诊,当时扁鹊只是提出有这个“独取寸口”的方法,后人却以讹传讹的认为疾病诊断可以单独靠“独取寸口”来完成,这就和“悬丝诊脉”一样的无稽之谈。
相信好的中医医生一定是靠“望闻问切”四诊来确定疾病的原因,单说切脉也是要靠三指诊脉,左右手的寸关尺来观察心、肝、肾阴、肺、脾、肾阳的脉象变化来具体判断患者的问题,还是不要轻易相信有些人借卖弄神技哄骗别人,从而贻误病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所谓对不对
只是一套仪式感十足的把戏而已,驾驶做的越到位,给患者的心理暗示就越强。
但是你要说把脉能诊断出啥病,那是不可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传统医学常用:望、闻、问、切四珍,一个好的传统医学大夫其实用望(面诊、舌诊、手珍)基本上就可以诊断病情了,切(也就是把脉),也是最后需要进一步确定时才用,传说中,或者电影里悬丝诊脉其实是让患者放心的形式。我是银泰传统医学诊所的,我对我的观点负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独取寸口,它实际上是因为在古代受到一些限制,才不得不这么做。独取寸口有道理,但它并非是完美的。
寸口,是指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又称“气口”或“脉口”。按脏腑经络学说的观点,寸口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动脉,肺主气而朝百脉,肺的经脉起于中焦脾胃,脾胃为脏腑气血营养的来源,所以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情况,可从寸口脉上体现出来。
独取寸口的切脉方法,最早载于《素问·五藏别论》,如说:“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难经》在《内经》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独取寸口的原理。《难经·一难》说:“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本难阐明寸口脉属手太阴肺经之脉,而肺朝百脉,全身气血循行流经肺脏,会聚于于口,所以,五脏六腑发病则可影响肺经而反映于寸口。因此,独取寸口脉使可测知脏腑之病变。
但就如以上所说,其实它并不完美。只是由于寸口部动脉明显,便于切诊。
我国古代长期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尤其对高官显贵或为女患者诊脉,医生不便采用三部九候等诊脉法,独取寸口脉既能解决问题,又简便易行,所以,切脉自《难经》时代至今,都以独取寸口为主。
上一篇:逍客和瑞虎8哪个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