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农村,锄头有粪,越锄越嫩,什么道理?
锄头,农作物,土壤在农村,锄头有粪,越锄越嫩,什么道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锄头有水也有火和锄头有粪都是一个道理的,用锄头铲地,如果天气旱了,能把干裂的土地缝弥合起来。防止在往下旱。如果土地哇涝,铲完之后,水分蒸发的也快。
聪明的祖先们,总结出很多的农业经验用语。每句谚语都是实践经验,放到今天也是很科学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锄头有粪,越锄越嫩,只的是种蔬菜,比如豆角,茄子,甜瓜等,但不要锄太深!因为这些蔬菜和瓜果在採着后,需要浇水施肥,接着去锄,过去,老年人上粪,现在都用的是化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谚中说的“锄头有粪,越锄越嫩”只是个比喻,当然锄头里是没有粪的,只是通过这种形式来告诉人们种地的技巧,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这里的意思是说,要想让庄稼长得好,就需要多锄地。
锄头除杂草与植物的竞争:农民播种完种子后,地里农作物的禾苗刚刚长出来的时候,杂草苗也会长出来,这个时候的杂草会和农作物争抢土壤中的肥料,所以及时用锄头把杂草除掉就相当于是给地里增加了一次粪肥。
锄地可以改善根部细胞氧气供应:农作物生长以后,土壤板结成块,这个时候锄地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将成块的板结土壤打碎,就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浓度,这样的作用有利于植物根部细胞和微生物的呼吸,所以有利于农作物快速生长,效果就和再施撒一遍肥的效果一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土地肥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锄头有粪、越锄越嫩”这是源于农用方面的一句谚语,它的出处、意思及背后蕴含的道理,我简单介绍一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望指正。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很多文化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常久积淀下来的,并经过几代人的传播,形成了语言简洁、内容精辟的通俗话语,这些俗语里面包含了有关为人处事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有关健康生活的、有关农用耕作的等等,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好好去研究。而“锄头有粪、越锄越嫩”这一句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一,看似简单的八个字,但它背后蕴含着劳动人民在实践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和汗水以及高度的智慧。
锄头大家应该不陌生,它是农民在耕作过程中最长见的农用工具之一,它的作用含盖了锄草、松土、筑土、挖渠、间苗、收获等等功能,并且每户农民家都能找到几种规格和用途不同的锄头,可见其使用频率之多。(俗话讲:不怕天干旱、就怕锄头断)
大粪在化肥没出现之前,是农民主要的肥料来源,是补充土壤和农作物必不可少的养分,所以在以前的农村可以看到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粪池。(俗话讲:种地不送粪、一年白费劲)
“锄头有粪、越锄越嫩”
锄头除草或松土是为了保证农作物的茁壮成长,大粪是为了补充农作物及土壤充足的养分,由此可见锄头和大粪都有一个共同目地,就是保证农作物的丰收,所以“锄头有粪”背后的含义是指草要勤锄,才能切断它对农作物养分的吸收,反过来讲就相当于多给农作物施了一次粪。而后半句“越锄越嫩”是指田地经过多次锄草、松土后,一方面减少了杂草对农作物养分的吸收,另一方面土壤经过松土后,增加了土壤的透气性,加快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从而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矿物质,最后一方面表层土壤松土后,可以有效切断地表水气的蒸发,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水份,所以“越锄越嫩”的科学依据就在于此。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也就明白了“锄头有粪、越锄越嫩”背后的科学道理以及它的农用价值,同时通过其蕴藏的哲理,我们也应该能认识到人要勤快,并且把简单的事重复做好,也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固定语句。它用简单通俗、精炼生动的话语反应出深刻的道理,总结出丰富的经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历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而农业又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产业,在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中,出了很多富有道理的农业谚语,它是广大农民在多年生产生活中所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在指导生产种植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锄头的出现
锄头在以往农业生产中,应用是很多的,一般农户家里面都有好多把,有大锄、板锄,大锄窄些用于挖地,敲碎泥块,板锄用于整地,锄草。
锄头有粪,越锄越嫩所包含的道理
上一篇:离婚后一个人生活的还可以,几年后前夫想复婚,我该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