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潘承洞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数论,哥德巴赫,山东大学潘承洞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潘承洞(1934~1997.12.27) 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江苏省苏州市人。专长解析数论,尤以对“Goldbach猜想”的研究成果为中外数学家所赞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共8部。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4名, 硕士生20余名。1979年他被中国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获国家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荣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潘承洞 - 基本资料
姓名:潘承洞
性别:男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年月:1934年
忌辰:1997年12月27日
出生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学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1956)
职称:山东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数学家、教育家
身份:中国科学院院士
所属学部:数学物理学部
专业:解析数论
潘承洞 - 个人简介
少年时代聪明好动,喜爱棋、牌、足球、乒乓球、台球等。念高中时即表现出善于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数学才能。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6年毕业,工作半年后考取本系著名数学家闵嗣鹤教授的研究生。1961年毕业分配至山东大学数学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教授,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副校长,1986年11月起任校长。学术造诣深厚,专长于解析数论的研究,尤以对哥德巴赫猜想的卓越研究成就为中外数学家所赞誉,与当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王元、陈景润一起被国际数学界称之为中国数论派的代表。1956~1960年,主要从事L―函数零点的分布研究,首先得出关于算术级数中最小素数的上界定量估计,曾被广泛引用并作为一个定理。196l~1965年,主要从事被誉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的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1961年证明了(1十5),发表论文《表大偶数为素数及一个素数因子不超过5个的数之和》;1963年又证明了(1十4),发表论文《表大偶数为素数与一个不超过4个素数乘积之和》。这些成果使中国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被国际数学界公认为实现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关键性突破。自70年代起,主要研究与哥德巴赫猜想有密切关系的均值问题,将自己所建立的均值估计应用于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与王元等人合作,首先给出了“陈(景润)氏定理(1十2)”的简化证明,发表论文《(1十2)的简化证明》,为国际上5个简化证明中最好的一个;与陈景润合作发表论文《哥德巴赫数的例外集合》;1979年发表论文《一个新的均值定理及其应用》 。1982年又发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个新尝试》一文,提出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不同于经典“圆法”的新途径,其误差项既简单又明确,受到国际数学界的极大关注,认为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探讨。一生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6部。其中, 《大偶数理论》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均值定理与哥德巴赫猜想》一文于1981年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981年与其胞弟潘承彪合作编著的《哥德巴赫猜想》一书,为世界上第一本全面系统地论述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工作的专著;1982年与王元、陈景润共同以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治学严谨,学风正派,奖掖后学,忘我无私。是第五至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被中国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被评为中国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生前还担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学科评审组组长。1997年12月27日在济南病逝。潘承洞 - 详细介绍
潘承洞于1934年5月26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旧式大家庭中, 他的父亲名子起,号艮斋, 母亲高嘉懿,江苏省常州市人, 出身贫苦家庭, 不识字。他们生有一女两子。父亲的忠厚, 母亲的劳动妇女的优良品德与严格管教, 使子女能够健康成长, 激励他们奋发图强。潘承洞在1946年8月考入苏州振声中学初中, 1949年毕业后考入苏州桃坞中学高中。潘承洞小时候十分爱玩,棋、牌、足球、乒乓球、台球……,样样都喜欢, 玩得高兴时就什么都忘了。因此, 上小学时曾留级一年。读高中时, 教他数学的是上海、苏州地区有名望的祝忠俊先生。一次, 他发现《范氏大代数》一书中一道有关循环排列题的解答是错的, 并作了改正。这使得教了20多年书而忽略了这一点的祝老师对他不迷信书本,善于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才能十分赞赏。潘承洞在1952年高中毕业,同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当时,中国高校刚调整院系,许多箸名学者如江泽涵、段学复、戴文赛、闵嗣鹤、程民德、吴光磊等, 为他们讲授基础课。以具有许多简明、优美的猜想为特点的数学分支――数论,在历史上一直使各个时期的数学大师着迷。 但是, 这些猜想中的大多数仍是未解决的问题。它们深深地吸引了潘承洞。闵嗣鹤对潘承洞循循善诱,引导他选学了解析数论专门化。潘承洞1956年大学毕业, 留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工作。翌年二月, 成为闵嗣鹤的研究生。
20世纪50年代前后是近代解析数论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为了研究数论中的著名猜想,一些重要的新的解析方法, 如大筛法、Riemann zeta函数与Dirichlet L函数的零点分布、Selberg筛法等,相继被提出, 成为当时解析数论界研究的中心。闵嗣鹤教授极有远见地为潘承洞确定了研究方向:Dirichlet L函数的零点分布, 及其在著名数论问 题中的应用。在学习期间,他还有幸参加了华罗庚教授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主持的Goldbach猜想讨论班, 并与陈景润, 王元等一起讨论,互相学习和启发。在闵嗣鹤教授的指导下, 潘承洞在解析数论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后来的研究工作埋下了成功的伏笔。1961年3月研究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山东大学数学系任助教。刚到山东大学的最初几年里,潘承洞对于解析数论研究的执著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自己的研究心得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王元竟通信六十多次!而同一时期他与未婚妻李淑英仅通了两封信。往往因为一个问题,双方在信上你来我往几个回合。在学术上的争论更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这种真挚的友谊一直延续下来,成为数论界的一段佳话。
1978年, 潘承洞晋升为教授,198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至1986年,先后 任山东大学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长、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86年底, 被任命为山东大学校长。1991年,潘承洞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潘承洞是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他还担任了一些社会工作,生前任山东省科协主席,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数学年刊》常务编委,他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学科评审的领导工作。
上一篇:周岭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