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秦朝修长城,隋朝征高丽,元朝治黄河有利于百姓的,为什还要反?
民力,秦朝,隋朝秦朝修长城,隋朝征高丽,元朝治黄河有利于百姓的,为什还要反?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秦朝修长城,隋朝征高丽,元朝治黄河有利于百姓的,为什还要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朝修筑长城,隋朝征高丽,元朝治理黄河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从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超出老百姓承受能力,这样就会形成物极必反,打个比方就说你要投资实力以外的项目,最终搞的家人亡。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做出极端错误的决策,不是人性化决策,永远不是好的决策。有好多的事情由统治阶级确定的,目的是好的,却违反人性化常理,百姓既然活不下去,所以揭竿而起来反抗。
长城的修筑对冷兵器时代的军事防御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防止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闪电式的袭击,而且为关内各地军队驰援争取了时间,延缓了和减弱了战争对内地的影响。也为后世战争防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大规模的修筑长城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于统一不久的秦王朝而言,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战略的主动,但不利于统一初期的社会生产的恢复。加大了农民的负担,造成了主要劳动力在农业生产的缺失,加剧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为秦朝的短命统治埋下了隐患。
三征高句丽给隋朝的统治带来了十分负面的影响。三次大规模的征战,不仅严重损耗了隋朝的国力,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严重激发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元朝末期的朝廷拨下180万两白银治河,但在各级官员的层层剥削之下,真正用来治河的钱粮少得可怜。就在这时,工人们在河道中挖出了一个一只眼睛的石人,背面还写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再对应之前的那句童谣,民工们觉得元朝灭亡是天意,于是爆发了大规模起义。
每个朝代初期,统治吸取前朝经验教训,轻徭役,薄赋税,国家政通仁和。中后期统治阶级不管百姓死活大兴土木,这样官逼民反,老百姓会选择起义来推翻统治阶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项大规模的建设工程从长远上来看是有利于国家民生,但在当代很有可能是广受百姓诟病,民众叫苦连天的劳民伤财之举。秦代的长城,隋代的大运河,还有历朝历代的治黄工程都是如此,根本得不到民众的支持。甚至秦代、隋代的灭亡都直接与这样大规模的建筑工程有关。
在电力没有普及的古代中国,这样大规模的工程所依靠的就是民众的双手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加大了民众的徭役程度,修长城、建阿房宫、筑骊山陵都是非常巨大的工程。使用的民夫以数十万计,累死饿毙者不可胜数,民力几乎已经干涸。在古代中国,服徭役是每个成年男性必须尽的义务。国家在征发徭役时,也会经过很精确的计算,以达到保护民力的效果。
秦始皇、隋炀帝出于好大喜功的心理目的,将原本合理的徭役分配量集中在了一起,这就使得民众苦不堪言。隋代时期,民众为了逃避徭役不惜自残身体,有些人为了逃避兵役委身于地方豪强之下得到庇护。这也是隋代地方势力强于中央,最终导致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从长远的角度看来,长城是防范少数民族进攻的重要屏障,大运河沟通南北水系成为未来重要的南北大动脉。可问题是这些原本应当耗时数十年、近百年的大项目,秦国仅仅用了十几年就建立了秦长城,隋朝又是仅用了数年时间就联通了原本的运河水道。其中的劳动量可想而知,这样竭泽而渔式的消耗民力自然无法赢得百姓拥护。
此外还有政策引导的问题,秦代、隋代在对待基层百姓的问题上都存在苛求过甚的情况。秦代的多项工程相互联系,一项接着一项,百姓根本得不到休息。隋代除了徭役之外还有繁重的兵役,三征高句丽的军事行动致使大量人口死于战争。以至于当时有“勿向辽东浪死歌”流传于世,就是为了抵制兵役活动。多重负担累计在一起,超过了百姓能够承担的最高负荷。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隋末的王薄起义大多都是为了抵抗中央的苛政赋役。所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建设也要量力而行,如果没有合理分配民力,这些工程积累的民怨很有可能化为双刃剑反噬自己,就是得不偿失了。
文:经典守望者
欢迎下方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朝代的更替不外乎外族入侵、朝廷腐败、内部争斗、酷法暴政、权臣篡权、武将夺位、民不聊生、权贵受损等原因造成。
我们不能单一的拿出秦朝修长城,隋朝征高丽,元朝治黄河来证明这些朝代的灭亡与此有关。
虽然秦朝修长城,隋朝征高丽,元朝治黄河有利于百姓,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劳民伤财势必然会引起民众的怨怒,但这些事情不足以导致朝代的更替,而恰恰是深深触及了百姓或旧有势力的利益等引起的。
秦朝灭亡与酷法暴政,天下初定,民心不稳,不以休养生息为策,却急功近利于酷法,以至于二世而亡,兴也酷法亡也酷法。
隋朝灭亡,不过是隋炀帝迁都洛阳与旧势力的分道扬镳,而一系列的政策,极大触动了关陇集团等旧势力的奶酪,引起旧势力的极力反扑,隋炀帝因操之过于急切,最终引火烧身。
元朝之灭亡,朝廷腐败、内部争斗、酷法暴政、民不聊生、民族歧视导致民族矛盾激化,这些集中在元朝一身,在“驱除鞑虏“声中仓皇被赶回了老家。
秦朝修长城,隋朝征高丽,元朝治黄河有利于百姓的,为什还要反?就是这些朝代的统治者们动了天下人的奶酪了,你让人家活不下去,别人不跟你拼命才怪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