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栗裕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粟裕,战役,作战栗裕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公正平反
中央有关文件中开始提到粟裕受到错误批判的情况,是1987年9月11日。在这一天,由于主管编辑的宋时轮上将(曾任三野十兵团司令)的提醒,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决定,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人物分册“粟裕”条目中加上这样一句:“1958年在所谓反教条主义中受到错误的批判”,公开指出了1958 年军委扩大会议对粟裕的“批评”是“错误”的。对此,当时任军委常务副主席的杨尚昆让人向粟裕夫人楚青转达了这样的话:“这件事我已费了很大的劲,只能先办成这样了。” 给粟裕正式平反,是在他去世10年之后。这时,彭德怀,聂荣臻,黄克诚,谭政都已去世,最后阻碍昭雪的力量终于消失。 1994年12月25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和张震(曾任三野参谋长,55年中将,88年授为上将),联名发表了题为《追忆粟裕同志》的文章。文章同时在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和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刊登。文章除了对粟裕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德作了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外,特别明确指出: “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这篇文章经由南京军区和总政治部先后草拟,总政治部、中央军委、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修改审定,最后由江泽民总书记审阅发出。这个代表中央军委为粟裕正式、公开的平反,虽然来得太迟,但终于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还粟裕以清白高洁,既告慰了九泉之下的先烈英灵,也实现了许多干部群众多年的心愿。这一长达36年的历史公案,至此总算有了一个公正的了结。
指挥的主要战役
战役名称 指挥员 我方与敌方兵力对比 歼敌数量黄桥战役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苏中战役 粟裕 3万余人:12万 53700人鲁南战役 粟裕 13万:约16万 53530人莱芜战役 粟裕 19万:约24万 56800人孟良崮战役 粟裕 16万:约45万人 32680人以上豫东战役 粟裕 20万人 :25万人 93970人济南战役 粟裕 14万:10万多人 10.4万人淮海战役 粟裕、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谭震林 60万:80万 555570人渡江战役 粟裕、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谭震林 60万人:45万人 30余万人
光辉战绩
粟裕创造的五大战争奇迹 (一)现代战争中的大兵团作战以战养战的奇迹 (二)腹背受敌的歼灭战孟良崮战役 (三)孤军深入的歼灭战豫东之战 (四)60万对80万的围歼战淮海战役 (五)投鼠忌器的攻城战上海战役解放战争创造奇迹 解放战争国民党军全面进攻阶段,用于华东战场的兵力为25个整编师68个旅,占其进攻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而在其重点进攻时,用于山东战场的兵力为60个旅,占其重点进攻总兵力的64%。 解放战争头半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2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次,粟裕指挥了2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1次,为粟裕所指挥。 解放战争第一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4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11次,粟裕指挥了6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8次,粟裕指挥了4次。 解放战争开始到渡江战役前,不算三大战役和太原战役,我军进行较大战役103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5次,粟裕指挥了10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20次,粟裕指挥了8次。 作为华东战场的统帅,对战役指挥负主要责任的军事首长,粟裕指挥的战役大部分都有创记录水平,并对战区作战以至整个战争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粟裕的十条大兵团作战思想 1、运筹主力兵团大规模作战,战区指挥员具有战略头脑、善于综观战争全局,敢于独立思考,把战役问题放到战略高度去考虑。通过战役胜利去实现统帅部的战略意图。 2、综合考虑战区内敌我双方的兵力兵器对比和行动企图、当面敌军各部的战斗力强弱和所处态势、民情和地理条件、以及战役发展各阶段间的前后关联等诸项因素,正确选择作战区域和攻歼目标,一切以便于歼敌为原则。 3、能动地创造和捕捉战机。战机通常是通过指挥得当,广泛机动,诱使敌人因应而创造出来的。因此,既要善于捕捉战机,更要善于创造战机。 4、指挥的重心应在放在战役的转折点上。只要在有决定影响的环节上掌握了主动,就能确有把握取得战役全胜。指挥员应以极大精力,促使战役转折尽早来到。 5、善于集中兵力。集中兵力的关键是选择和判断作战的重点。要根据战役的发展变化,适时转用兵力,实行连续作战,求得一支部队顶几支用。这样,才能在战区总兵力对比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在决定性的时间和部位形成对敌优势。 6、战争规模的发展和战场态势的变化,必然引起作战方式的转变。战役指挥员要适时实施作战方式的转换以及由此引起的战术技术上的改变。 7、根据各支参战部队的不同特长,加以恰当使用,或用于野战,或用于阻击,或用于攻坚,等等。同时,合理使用地方武装,与野战兵团密切配合,协同作战。 8、战役过程中和战役结束后,当敌情发生重大变化或出现新的战机时,要果断、巧妙地组织部队撤离战场,迅速转移。这不仅关系到与下一步作战任务的衔接,而且直接影响战役本身的成果。战役打得好,如果转移不当,也会转胜为败;战役进行得不顺利,但转移得当,也可以减少损失,改变不利态势。 9、大兵团作战要严密组织,参谋机关应成为军队行动的“发动机”。指挥员必须高度重视司令部的工作与建设,以保证首长和司令部的不间断指挥。 10、高度重视大兵团行动的后勤保障,特别要充分依靠战区内党和政权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支援前线,保证部队供应。 [3]
历史评价
人民对粟裕的评价 粟裕智如张良(直接与国民党军决战于长江以北);才如韩信(孟良崮之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义如关羽(两辞司令,一让元帅,死后与先死的官兵同葬) “毛主席当家家家旺 粟司令打仗仗仗胜”---苏中民谣 “一心为民,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过长江,五人总前委之一,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尘,九死一生,十大将之首。” 领袖将帅评价粟裕 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毛泽东 我的这些战友中,就数粟裕最会打仗。――毛泽东(师哲《在毛主席身边》) 粟裕领导的新四军第一师,“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刘少奇 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刘伯承 粟裕同志素以能征善战、愈战愈奇著称于世,尤以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闻名中外。――张震 粟裕尽打神仙仗。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长期远离中央,长期孤军作战,一般情况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如豫东战役,我看最多只有五成把握。拿这次淮海战役来说,没让杜聿明跑掉,就值得研究、探讨和借鉴。” ――林彪 粟裕受过人家的打击,决不会打击人家。―― 陈毅 古往今来,两种人最危险,一是功劳太大的人,一是不去迎合上司的人,你老兄这两样一样都不少,能不被整吗? ――陈赓 粟裕人格品德光彩照人,有一颗金子一般的心。―― 张闻天对手对粟裕的评价 冈村宁次曾在南京设有研究粟裕的小组,专门探讨粟裕的作战特点和规律,得到的结论是:“此人打仗经常是破常规、出奇招,常常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想不到的时候狠狠地咬你一口,毫无规律可寻。” 有人问张灵甫:“你认为当今军界谁能与你相比?”张灵甫答道:“粟裕。” 土木不及一粟。――胡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