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栗裕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粟裕,战役,作战栗裕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骨灰撒放处
粟裕生前立下遗嘱:“我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身经数百战,在和我共同参加战役、战斗的同志中,牺牲了的烈士有十数万,而我还活着,见到了革命的胜利。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为实现粟裕的嘱托,粟裕部分骨灰安放在江苏省徐州市市区南郊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园区内。 粟裕大将的骨灰撒放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临沂城区金雀山脚下、沂河西岸,是全国革命烈士陵园重点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49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华东地区革命烈士而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占地290亩。以45米高的五角灯塔式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中心,塔的东南方向开国首席大将粟裕骨灰撒放于此处,此外罗炳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汉斯·希伯和王麓水墓也在此墓区,此为东墓区;以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中轴线,与东墓区对称的西墓区有常恩多、刘炎和张元寿墓。 夫人楚青写诗一首,以寄托和粟裕共同战斗、生活四十多年的深情。诗如下: 遣怀 时晴时雨正清明,万里送君伴君行。 宽慰似见忠魂笑,遣怀珍惜战友情。 唯思跃马挥鞭日,但忆疆场捷报频。 东南此刻花似锦,堪慰英灵一片心。 粟裕将军在逝世前五年,曾写诗一首。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此诗在他逝世后十年,他在1958年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与迫害得到中央军委的平反后,才正式发表在《解放军报》和《人民日报》上。这也是他对自己辉煌军事生涯以及一个高尚的职业军人人生的一个总结。诗如下: 抒怀 半世生涯戎马间, 一生系得几危安。 沙场百战谈笑过, 际遇数番历辛艰。 松苍敢向云争立, 草劲何惧疾风寒。 生死沉浮寻常事, 乐将宏愿付青山。
主要著作
粟裕主要著有: 1.《实战经验录》,粟裕与罗忠毅合编,1939年2月25日延安翻印了这本小册子。 2.《激流归大海――回忆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作者:粟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千万里转战》,作者:粟裕。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4.《粟裕战争回忆录》,作者:粟裕。记录整理:楚青。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1995年8月重印。2005年1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按需出版,增加了大环境下当时未能出版的第二十章《粟裕谈淮海战役》(该文献20,000字)。 5.《粟裕军事文集》,作者:粟裕,主编:孙克骥,《粟裕军事文集》编辑组编,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1991年7月再版重印。 6.《粟裕论苏中抗战》,作者:粟裕,《粟裕军事文集》编辑组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 7.《粟裕文选》(三卷本,181.2万字),作者:粟裕,《粟裕文选》编辑组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 他戎马一生,身经数百战,屡立战功,充分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思想与高超的指挥才能。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为发展我国的军事科学,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斗胆直陈
1948年4月鉴于外线战场形势,毛泽东在城南庄及时召开了重要的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除周恩来、任弼时外,还有朱德、陈毅、聂荣臻、李先念、张际春等同志,大家在一起共商军情大事。 4月28日,中央的军事会议开了10天后,突然接到了粟裕从华东发来的一封电报,要求中央军委重新考虑三个月前电令他率一、四、六三个纵队渡江南进的指示,建议三个纵队暂不过江,留在中原打一场大仗。 面对这样一封"抗命"来电,毛泽东感到很震惊,因为这封大胆的来电,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否定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组建解放军第一野战兵团渡江南进的命令。 毛泽东立刻重新召集了周恩来、任弼时、朱德、陈毅、聂荣臻等人一起商讨此事。 在房间里,毛泽东大口大口地吸着烟,抬眼问陈毅:"陈老总,你是怎样看这个问题呀?" 陈毅不加思索地说:"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记录,计谋愈出愈奇,仗愈打愈妙照我看,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我们党能有这样的人才,百把个就差不多了……" "我是说他的这封电报!"毛泽东对在座的人强调说,"三个月前,中央决定将华东野战军的一、四、六三个纵队调去黄河以北的濮阳地区休整,编成一个兵团,由粟裕担任司令员兼政委,渡江南进,开辟东南各省,继续发展战略进攻,吸引国民党军队回师江南,以便减轻刘邓大军在中原的压力,可粟裕他来电不去江南,要留在中原,你们都怎么认识呀?" 周恩来对粟裕的来电也深感震动,但他此时却沉住气冷静地说:"主席,先不要着急。我的意见是请粟裕立刻来河北,向主席当面汇报,讲清他的想法为好。" 朱德也说:"可以叫他来一趟嘛!" "那好!"毛泽东当机立断,"立刻发电报,今日是4月28日,请粟裕务必于5月5日以前赶到这里,向中央军委当面汇报。" 5月4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央书记处的五大书记正在花山村的一间房子里开会,听见外面有人和警卫人员打招呼,毛泽东立刻放下手中的文件,惊喜地对大家说:"粟裕来了!" 在大家起身的同时,毛泽东已经迈开大步,跨过炭盆、迎到门外去了。 快步走出院子去迎接下面来的将领,这在毛泽东还是第一次。 两人一见面,毛泽东首先发话说:"粟裕,我们在等你!" 粟裕立正敬礼,激动地说:"主席,我向你负荆请罪来了!不知我的电报是否干扰了中央的决心?" 毛泽东笑容满面地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何罪之有你提意见,又不是骂娘,我毛泽东虽算不上大肚弥勒佛,但容你粟裕三五条意见还是没问题的!走,进屋去细细谈么!"毛泽东说着,拍一拍粟裕的肩膀,做出了让粟裕进屋去的手势。 站在院中的李银桥向阎长林使了一个眼色,两个人凑到一起,李银桥说:"这回,老头子又碰上一个’陈赓’……" "嗯--"阎长林摇摇头说,"陈赓在小河村是单刀直入,这粟裕人称’小诸葛’,是陈老总的左右手;你别看他个子不高,可是陈老总身边的第一员战将,他才不会像陈赓那样挨老头的拍唬呢!" 这时,粟裕已经同毛泽东等人进屋坐下来,毛泽东说:"中央的决心如果是正确的,你粟裕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是干扰不了的;我们之所以重视你的建议,就是认为你的建议有一定的道理。你现在可以详细谈谈你的理由。" 粟裕侧目看一看周恩来和朱德,见两个人都对他点点头,鼓励他开诚布公地讲出自己的全部想法,便来了勇气。 粟裕认为,华野渡江南下,自然会给敌人造成相当大的威胁和牵制,但却未必能够达到吸引蒋介石部队南回的目的。相反,十万大军过江,势必会削弱解放军在中原战场上的力量,增加解放军在中原战场打歼灭战的困难,使解放军难以在短期内改变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难以打掉敌人的优势,也难以在短期内进一步改善中原的战局。粟裕之所以提出暂不过江,主要是想集中兵力在江北打几个大仗。粟裕尽量歼敌于长江以北的建议,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的…… 粟裕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着。他说得很激昂,讲话内容严谨、逻辑性强,简洁而明了。 粟裕说完了,室内依然静静的,只有火盆中的木炭泛着红光。粟裕看看毛泽东,见毛泽东稍侧着身、仰着脸斜视着房屋的左上角,目光游移不定,夹在手中的烟头上留着长长的一截稍触即断的烟灰…… 粟裕心绪不安地等候着毛泽东说话,等候着毛泽东对自己的见解做出评判。 好像是过了很长的时间,其实时间并不长--毛泽东转身看一看门外即将西沉的红日,终于站起身来发话说:"今天就谈到这里吧!" 毛泽东并没有表态。粟裕也只好站起身来,眼睛望着毛泽东,希望能听到毛泽东再讲几句话。 毛泽东似乎明白了粟裕的心思,又果断地继续说:"粟裕,今晚我请你吃辣子鸡,明天接着说。" 粟裕不好再期冀什么,只得离开了毛泽东,在聂荣臻和叶子龙的陪同下,去房前的食堂吃辣子鸡了。 当天晚上,在粟裕酒足饭饱之后,聂荣臻受毛泽东的委托,为粟裕安排了由晋察冀文艺剧社演出的专场晚会;江青和韩桂馨带着李讷都去看了,粟裕也干脆放下心来,坐在那里心旷神怡地看起了文艺节目。 这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又坐在一起,通宵未眠,五大书记的中心议题就是粟裕今天下午的那一通发言。 经过一整夜的研究,第二天中央不仅完全接受了粟裕的建议,同时认为,要在黄淮地区排开战场、打一场大的战役,粟裕是指挥这场战役的最好人选。 中央决定,调华东野战军的陈毅到中原局、中原军区工作,由粟裕接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职务。 得到消息,李银桥怀着钦佩的心情悄悄对阎长林说:"看不出来,粟裕还真是大将之才呢!" 阎长林也说:“老头子用人,准没错!不像蒋介石,净用些窝囊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