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人是怎么洗澡的?
到了,皂荚,古代古人是怎么洗澡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拿水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今社会节奏快,人们学习、工作压力大,每天回到家里能够舒舒服服冲个凉、泡个澡,洗去身心的疲惫,实在是一种享受!可是古代没有这些便利条件,对于广大普通百姓来说,每日沐浴是不可能做到的。那么,古人多久洗一次澡呢?
古代平民百姓沐浴的时间可以自行安排,但是官员的沐浴时间却是有“规定”的。官员在官署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得到假期回家沐浴休息,这一休假制度被称为“休沐”。
汉代制度规定,五日一休沐。官员工作五天就要回家沐浴,保持干净整洁的形象。受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思想的影响,古代男子蓄长发。沐浴后,长发犹湿,无法束冠,又没有现代的吹风机,只好披散着自然风干,这段时间正好可以用来休息。于是,沐浴日也就变成了休息日。古人一般用淘米水、澡豆、皂荚、肥珠子、香料等,相比起来,种类也显得很丰富。
澡豆是用豆粉和药末制成的,有润滑肌肤的作用,当时恐怕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用到吧。我们今天所说的肥皂,大概就是由当时的皂荚、肥珠子这两种东西的名称延伸而来的,都有祛除身体污垢、洁净润肤的作用。他们爱干净的层度让人咋舌,太奇葩了!
由于古代的种种叹为观止的神秘色彩,对于历史的研究,我国考古专家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在研究的时候,有一个小的细节也是我们一直想要知道的,就是关于古代的人在洗澡和洗头的这块。为何为想要了解古代人洗头、洗澡呢?这无非就是想了解古代的有没有人像影视剧中呈现的讲究卫生。
洗澡这块,在古代的时候也有专用的物品——胰子和澡豆。据悉,唐朝的胰子兼有冻疮膏的作用。而高档一点的称为“面药”和“口脂”,用来涂脸和嘴。宫中在冬天会发给官员。杜甫《腊日》中有“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体现的是在古代的时候就有保养一说。
其实,古人对自己的身体更是爱惜,他们还在心理深刻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朴素观念。在早期的秦、汉时期,对于何时洗头和洗澡都有详细的规定。在汉朝的律令中就有“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的要求,即政府每隔五天时间就会给公务员假期,让他们归家去沐浴。这就可以看出古人对保持自身形象的重视了。时代变更,社会风气也在不断变迁。唐宋时期,这条规定进行了修改,定期洗澡的时间周期变成了十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这是个高端问题。用什么洗澡。
毋庸置疑用水洗澡,富贵之家不仅用水洗澡,还要打泡泡。
一,淘米水。三千年前周朝用淘米用水来洗,据说所用的淘米水不仅可以清洁皮肤毛孔,还有保健的功能。
二,皂荚,南朝时期,皂荚兴起,这一洗澡用品去污能力强,而且滋润肌肤。
古人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皂角。洗头用淘米水
另外早在先秦时期,我我国便“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后来到了汉代时期,我国还出现了“休沐”,也就是说官员们上了五天班之后,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澡。
文~思宁六月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古代,洗澡有着诸多的讲究,就比如说吧,洗澡的浴室称为湢,浴盆则名杅;洗澡有着专门的流程操作:“浴用二巾,上缔下绤。出杅,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巾晞身。这段文字简洁而生动地描述了古人洗澡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洗澡前需要准备两条毛巾,细腻的擦上身,较粗糙的擦下身,出浴盆后要站在草席上再用热水冲洗一遍,然后穿上衣服和鞋子,最后喝点热乎的东西暖胃,整个过程显得科学而有序。
而且在古代,也不叫‘洗澡’,而是叫‘沐浴’这也是有历史依据的,它是按当时甲骨象形文字的图案来看的。由此可见,‘沐’在古代是洗头发的意思,‘浴’才是洗身子。在儒家文化中,洗澡则被赋予了更深的道德文化意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古人通常多久洗一次澡呢?别看咱们现代的浴室装备的有多齐全,但其实古人比我们想象中讲卫生多了。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到了汉代,还出现了“休沐”,就是说官员们上了五天班之后,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澡,更有人因为喜欢洗澡而著书立说。如果有客人来访,首先要提供客人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澡一次的环境,这样才显得尊重。在洗澡用品方面,与现代的牛奶、花瓣、精油相比起来,古代的种类也显得很丰富,他们一般用淘米水、澡豆、皂荚、肥珠子、香料等。虽然不够金贵,但是却是纯天然的清洁用品,用豆粉和药沫制成的澡豆,还有润滑肌肤的作用。而现今我们常见的肥皂大概就是由皂荚、肥珠子制作而成,都有洁净润肤的作用。可以说,古人从洗澡的礼节以及用品上来看,就非常重视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海贼王》中路飞是因为什么被称为五皇的?你如何看待这剧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