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家长应不应该用命令式跟孩子相处?
孩子,父母,自己的家长应不应该用命令式跟孩子相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两者都从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必要时要命令。熊孩子不懂事,有时没办法讲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坚决反对。我跟我的儿女说过。你们不用怕我。你们把我当成你们的最好的朋友。有什么事情不懂的都可以问我。我们一起交流。我们现在相处得很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一个各格的家长,应该跟孩子有更好的需要沟通,是心灵的沟通,而不是用命令的方式让孩子去接受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得看孩子在哪个年龄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千万不要!!!!!是在养娃,不是在养奴隶
要毁灭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个人从小就生活在一种被安排好的环境中,而爸妈动不动的命令就是一种最为典型的坏安排。
这种命令式教育会带来哪些问题?
第一,自卑。这是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最常见的症状。
一般来说,有命令就会有责罚,建立了不平等关系,难免有些时候会基于家长的心情来选择惩罚力度,心情好管都不管,心情差的时候就算孩子说话声音太大都有可能挨上一耳光,这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失控的感觉,他们根本没有什么才是好的概念。
为了抵御随时可能降临的责罚,完成父母的命令,他们会过于苛求自己,认为自己遭受责骂、不被父母喜爱就是因为自己不够完美,同时也会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以避免自己“不好”的方面被发现,从而成为父母责骂的理由。这种自卑会让孩子喜欢呆在自己的幻想空间里,不愿意与别人接触,不愿暴露自己的缺点,在越来越强调协作与人际互动的社会里完全无法适应。
第二,懦弱。由于所有好坏标准都来自强权的要求(一开始这个强权就是父母),因此孩子会习惯遵循强权的要求,压制自己的欲望,同时将做出决定的权利也出让给了强权。孩子一方面渴望着成为一个完美的自我,一方面又不愿意去承担责任,从而陷入一种强烈的人格失调的折磨中。为了不断获取到别人的关注,孩子还会在人际关系中以无原则的退让和讨好来“贿赂”别人,从而对别人侵害自己的权利很难有抵御能力
第三,桀骜。由于经常被命令,孩子对父母依赖感加强,对老师学校的信任感会变得很差,这种对“权威”的不信任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社会功能。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劣迹斑斑的孩子的家庭环境都或多或少充斥着暴力,这些孩子对权威的不信任让他们无视规则,不尊重老师,对长辈的教育也会存在很强的鄙视和抵触情绪,崇尚强权和暴力。特别是有些少年犯罪入狱后,你还依然能够从他们对警察的藐视态度中察觉到这种不信任的情绪。他们会不断在心里诅咒那些试图给他们引导的人:“难道你要像我父母那样来命令教训我?滚开吧,我好的很,不需要你的假仁假义!”
第四,愤怒。由于总是被强权要求自己,这让孩子从小的“自由”感很差。越稀少就越珍贵,孩子会非常在意自己仅剩的私人领地 ,不愿意任何人来侵犯。一旦有人妨碍到自己的“自由”,迎来的就是孩子最激烈的反抗——愤怒。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喜怒无常,没有耐心,不在乎别人的感受。更为可怕的是愤怒产生的恨还可能会变成一种奇怪的诅咒,一直延续到子孙身上。比如一个孩子小时候经常遭受这种责骂,他就有可能会出于对父母的憎恨而过分溺爱、迁就自己的孩子,结果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会由于接受太多溺爱,自我变得很脆弱,对于别人的关注就会陷入病态般的渴望。这些孩子会认为自己如果没有人关注了就是被抛弃了,这会很恐怖,于是又会想方设法要去夺取别人的关注,最好能永远只把对方的注意力限制在自己身上。而最好控制的人莫过于自己的伴侣和孩子。就这样,爷爷辈的一些行为模式又会完美地出现在孙子辈身上,这些孙子辈们在面对自己的伴侣和子女时也可能会经常责骂和贬低对方,以此来传递一个控制信息:“你太差劲了,没有我你什么都干不了,快来求我吧!”
父母是孩子的塑造师,种下什么种子就只会得到什么果实,作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很多人还真是不称职得可怕啊。
图是孩子爸爸带娃读书时拍的,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站在他们的高度陪伴他们认识世界,孩子不需要命令[打脸]
上一篇:远嫁千里之外,多久回趟娘家合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