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书法的线条?
线条,书法,笔画如何理解书法的线条?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确实,单纯看外观,书法基本都是由线条组合而成,间或夹带部分的“点与面”元素。大量的“点与线”及少量的“面”和谐统一,形成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
可见,线条在书法中的作用,是贯穿着所有作品始终的。
书法中的线条是单个字的骨骨骼
书法主要是线条的艺术,其次是“面”的艺术,线面的高水平搭配与组合,够成一个完整的字、完整的作品。
对于毛笔字来说,书法中的线条类似于每个字的骨骼,其柔美或雄健的特点,决定了字体与作品的风格。
(宋徽宗瘦金体↑)
书法中的线条是创作者、作品的灵魂
在不同的书法作品对比中,很大程度上“线条艺术”对比是区分作者创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的汉字是个大智慧的存在,其形成史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人类通过外界世界的感官认识转化为主动智慧创造的里程碑。
因此,发展到当今社会高度文明化之后,当今社会的每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中,所体现出来了已经不仅限于“把字写出来”的范畴了。
既然上升到艺术、作品的层面,理所当然还有创作者的灵魂感悟因素。
社会阅历、古今历史、书法与汉字历程——当中任何能给人带来体会的内涵,都可以潜移默化融入作品中去。
唐 怀素《书论帖》↑
书法中的线条是基本功的试金石
书法中的线条,宛如一种音乐旋律,其丰富的变化蕴含类似音乐的线质、线形、线律、线韵,各种“有轨无矩”的艺术变化,组合成完整的最终作品。
这种变化,是一种“有规矩遵循却无标准可量”的高标准要求,对于创作者的水平考验很大。
我们常说一个书画创作者“科班出身”,就蕴含了此类对书法线条综合理解水平的深浅描述。这种理解,不仅是单纯的“把某书体复制出来”,还包含了更多的个人理解掌握深度的问题。
因此,书法中的线条如何参考、使用、变化无不对应着创作者的水平。
王羲之与鹅的故事,也就是能解释此种“变化与感悟”之联系的案例之一吧。
书法中的线条是美学中的动态矢量
书法中的线条,实际很多笔画自落笔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势”,好比是美学中的矢量。
第一次产生这种感觉是在某次临帖的时候突然产生的联想。
临帖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去读帖也好,临帖之后,每一次起笔钱,手头会有对下一段时间完成此笔画的所有动作准备——这就是矢量线条的动态之“势”。
这种“势”存在于起笔钱、运笔中、收笔时。
不知道有没有人熟悉贝塞尔曲线,画这种曲线时,第一笔点落下之后,便需要在下一步决定想要的“曲率”大小,也就是说,一个线段刚开始起点确定的同时,后续线段需要什么样的“走势力度”便已经确定的,这种点存在于贝塞尔曲线中已经不是单纯的点,而是能够影响线条方向与曲率的参与要素之一。
书法中的线条与此不谋而合。
精到的作品,稍加揣摩,你也会发现每个笔画、所有线条位置上所具有的“势”。
正是因为各种艺术表现程度不同而又丰富的“美学矢量”,共同参与构建了笔画与整字之美,才使得作品的魅力倍添。
也许,这也是深读帖之后,从精髓上感受一种书体风格的另一种科学解释吧。
不管你认不认同,我是这样感觉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的线条是构成书法的主要因素,是书法美的表现载体,也是书法和写字的主要区别。好的线条都是长期科学的,刻苦的训练才能够做到!它是自然的,随意的,潇洒的,流畅的,筋骨内蕴的,变化无穷的。比如黄庭坚诸上座贴,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帖!再比如兰亭序,祭侄文稿!每个历史留名的大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线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是一种平面表现立体的艺术形式,横细竖粗,撇细捺粗,所以书法是一种由线条构成的整体艺术,笔者是借线条来表现一种对事物的理解和对生命的追求,反应的是笔者的一种精神体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是抽象线条的王国。书法线条之所以富有神奇的表现力,是因为线条具有极为复杂的属性,诸如质感、力感、动感、立体感、节奏感等等。在书法课中,由于时间短,学生数多,教师往往偏重于纪律、气氛、数量(即一堂课写几个或几张)而忽视了书法线条的训练。线条是书法艺术的语言,是书法艺术主要构成材料,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认为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水平,就要加强质感、力感、立体感、动性、节奏感的教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线条中的质感不是那么简单的采用飞白效果可以表现的,当写字的时候觉得较上劲了,那就已经失败了,换句话说努力的去写,就已经失败了,写字的过程是一种轻妙的感觉,在轻妙的感觉中将笔画可以写的更加的有力量感,有质感,平时还是要多加临帖,滴水石穿,水到渠成,质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