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看待小孩现在的教育问题?
孩子,父母,家长怎么看待小孩现在的教育问题?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今幼儿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社会地位
中国教育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其中学前教育是教育中最最最薄弱的一项。为什么这样说,首先幼儿园基数大。一个小学能装一千人,一个幼儿园最多五百人,公立幼儿园少满足不了当今的情况。这个时候民办园兴起了,百花齐放,大的小的幼儿园像雨过春笋一般疯狂生长。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可以弥补公立园得不足,满足孩子入园需求,坏事是幼儿园变成了赚钱的工具,缺乏专业知识理论支撑,缺乏科学的管理,缺乏教育局的监管。 终于这几年出了很多的新闻,惊动了全国人民。这个时候老百姓才开始关注学前教育,为什么老百姓才刚刚开始关注? 在老百姓眼里,幼儿园=托儿所 幼儿园老师=保姆 幼儿园专业知识技能=陪孩子玩 幼儿园工作强度=轻松无比,相比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关注低很多,甚至不关注。从而幼儿园教师的地位非常的低下,甚至觉得幼儿园教师路边抓个人过来都可以胜任。
(二)待遇低
待遇低,不光是幼儿园教师,而是中国教师待遇相比其他行业都低。这里我不举例教师工资多少的问题,每个地区的工资都不一样。 为什么幼儿园每年赚那么多钱,老师的工资还会那么低? 因为幼儿园收入高,支出也高。幼儿园的设施不是一次性的,而且在一定的时期进行更换。户外环境更新维修,班级玩具环创的更新,设备的维修升级和更换,需要花特别多的钱。 以前有个校长(他们小学有个附设幼儿园,也是这个校长管)跟我聊过一个话题,为什么幼儿园教师工资会比小学工资低那么多。校长只说一句话“小学一个老师能管,幼儿园需要三个老师,如果幼儿园一个老师能带,也能像小学老师一样的工资。” 我当时感到震惊和失望的,震惊的是这些领导居然拿小学和幼儿园的来比较,年龄不同能力不同,很多地方不能比较。失望的是太少人了解学前教育了,管理者居然能这样,他们学校的幼儿园能发展得好吗? 幼儿园教师待遇低成了普遍现象,然后造成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反正大家都是一种我就这些待遇,你爱来不来,反正有人会来,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三)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的学历,中专四成大专四成本科四成研究生两成,全国比例差不多这样。但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未必从事幼教行业,主力军就成了中专和大专,一线城市本科。 教师学历低,能力也不足,在知识技能上没有后续的培训学习,很难比较好的幼儿园立足。还有一大部分民办是用不专业的老师,这样幼儿园的质量哪里能提高。
(四)国家社会不够重视
当民办园兴起的时候,各种幼儿园参差不齐,各种幼儿园为了赚钱迎合家长。不考虑幼儿本身的发展,不考虑教育的规律性。忽悠家长,欺骗家长,为了迎合家长,各种语数英、速算、大脑开发等。违背幼儿的发展规律,甚至现成了墨守成规的幼教套路。国家社会不闻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总结
当今幼儿教育出现的问题,我指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实在是牵扯了太多方面的事和利益,都是环环相扣,根深蒂固,恶性循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孩子的教育,重要的是做人,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做不好,再有知识,也是枉然。
父母教育孩子,言传身教非常重要,要想孩子做得好,父母必须自己能做到,不能指望一个父母满口谎言的孩子,能做一个诚实的人。
父母教导孩子做人的同时玩,知识的教育也是不可少的,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德才兼备,才能出人头地。
童年是快乐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还应当建立在孩子的快乐之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幼儿教育一方面要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另一方面要在幼儿阶段,培养起孩子的基础能力。 基础能力有:
1.阅读能力,再小的孩子都可以学习阅读,再小的孩子都想学习阅读,再小的孩子都在学习阅读,再小的孩子都应该学习阅读。学习发音规律,掌握发音技巧,培养孩子的阅读自信和阅读能力。
2.数学能力,这不是只算术的能力,数学是抽象思维的培养,孩子需要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需要提高前期的认知能力培养。
3.书写能力,有利于孩子精细运动的开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家有一枚7岁女宝,开学二年级,我认为在儿童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养成一个好习惯。
第一:养成一个爱读书的好习惯。阅读是孩子一生获取动力的源泉,对孩子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在家里给孩子开辟一块用来阅读的天地,哪怕再小也没有关系,安置一个书架,放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让孩子明白只要到了这个地方,就要静下心来阅读。其次,尽量将每天的阅读时间固定下来,我们一般是睡前阅读,这样到时间孩子就知道要阅读了。再次,年龄小的宝宝尽量选择图文并茂的读物,这样孩子看起来不枯燥,有利于提高阅读兴趣,也有利于家长帮助孩子发散思维,比如:可以先不让孩子看文字,而是让孩子通过图片自己先说一说,里面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事。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要善于挖掘孩子的特长并尊重孩子的兴趣。孩子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兴趣,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当然也不要强制孩子做某事。我家宝宝读幼儿园中班时,打算给孩子报一个美术班,去试听的时候,孩子根本画不成个,孩子一直对我说“妈妈,我不会画,太难了”,可能孩子年龄比较小,我也就没有强制孩子,当然在心里也给孩子贴了一个“不会画画”的标签。谁知过了不到一年,忽然发现孩子会画很多画,而且画得表情非常到位,现在孩子7岁了,可以画很多比较复杂的画了,而且还自己编了很多连环画小故事,这个时候就是尽量发散孩子的思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