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有句俗语:紧腊月,慢正月,不紧不慢的是11月是什么意思?
腊月,正月,不紧不慢农村有句俗语:紧腊月,慢正月,不紧不慢的是11月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农村有一些俗语,确实可以非常贴切的反映农民的一些生活状态,已经生活规律,就像题主所说的这句农村俗语“紧腊月,慢正月,不仅不慢是11月”。关于这个腊月和正月大家应该都知道,一般是农历的12月份和农历的1月份,也就是正月,而11月份就是冬月。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说紧腊月呢,那么到底是怎么个说法呢? 腊月也就是我们说的农历十二月份这个时候一般在外面打工的人会陆陆续续的回家,然后过年,而这个时候我们常说的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用钱方面比较紧张,而另一个方面就是因为时间非常的紧张,而且要做的事情比较多。一般在年底的时候,农村人都会在这个时候上门要账,所以有一些人到年底的时候又需要还账,这个时候手头就会比较紧张,毕竟需要将以前欠的账还回去,人家也需要收回账,然后好过年,所以这个时候就是钱紧张。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农村地区,腊月12月份人们就要开始准备好年货以及开始过年前的一些准备,比如说在农村地区一般都会在过年之前将家中所有的家具全部都清洗一遍,然后准备好年货。所以这个时候一般农村人都会特别的忙碌不管是男男女女基本上每天都比较忙,前期把东西准备好之后,那么过年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匆忙,因此腊月往往是农民比较匆忙的时候,毕竟要准备的东西特别的多。
慢正月,那么这种说法其实就是说在正月开始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不过按照以前的说法,确实过年的时候大家生活都比较悠闲,慢悠悠的,特别的自在,在过年期间大家都互相走动亲戚,然后吃吃饭聊聊天,日子过得非常的悠哉,时间也比较充裕。不过如果是现在的话,那么就不太贴切了,因为现在的人在外面打工假期都比较短,在过年期间往往一天要走两三个亲戚,所以正月的时候也是特别的忙碌,而且紧张,因为时间有限又要走那么多的亲戚,所以慢正月比较符合以前的农村生活,并不符合现在。
不紧不慢是11月,这个说法还是比较贴切的,11月份也就是冬月农历的11月份距离过年还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在农村这个时候又比较清闲,没有什么农活干,所以大家都会聚在一起聊聊天或者是打打牌,所以日子过得非常的悠闲,当然日子就是不快,不慢的这样过着,这就是农村人的生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俗语:“紧腊月,慢正月,不紧不慢的11月”,这是什么意思?
马上就进入阴历的11月份了,满打满算还有2个月就要过年了,感觉这一年过得也是真快。在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由于寒冷也开始进入“猫冬”模式:把自己关进厚厚的大屋中,或邀请着三五好友喝着小酒、或搓着麻将,过着神仙的日子。而在农村里却有着这样一句农村俗语,说的是“紧腊月、慢正月、不仅不慢的11月”,说的就是人们在过冬的时候,这三个月的状态。但这句农村俗话有没有道理呢?
“紧腊月”说的啥意思?
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特别盼望放假,又特别盼望过年。在进入腊月份以后,总觉得腊月的每一天过的很慢,而快到过年的那几天又觉得那几天过得很快。到了正月的时候,又感觉正月过的很快,不几天就要开学了。在那个时候可能是讨厌上学而产生的心理的原因吧。
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却是“忙不完的腊月”,在民间素有“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比如说我们这里过大年的时候也有几句民谣,说的是:“腊月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四、迎春日,腊月二十五、家家做豆腐,腊月二十六、家家炖猪肉,腊月二十七,去杀鸡,到了腊月二十八、去把面来发,二十九蒸馒头,到了三十熬五更”。所以来说,在进入腊月后,老百姓们为了做过年时的准备,还是挺忙的。
何谓“慢正月”呢?
紧日子慢过,就是说的是“慢正月”。在进入腊月的时候,一些赊账、要账的事情就多了起来。对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老百姓来说,进入腊月就到了还账的时候了,有的人家还好早早的把账给还上了。但是还有的人家,在腊月里东躲西藏,为的就是能度过腊月这个年关。
而到了正月后,很多赊账的人都挺过来了。在民间,在正月里不允许要账的。因此很多老百姓也是悠哉悠哉的在正月过着日子,而且还走亲访友有吃有喝的,因此出现了正月里“紧日子慢过的现象”。
还有一种原因是,在正月里是不干活的,农村里的老百姓是过了二月才开始耕种做工的,所以在正月份里,老百姓就打牌的打牌,打麻将的打麻将乐此不疲,所以就形成了“慢正月”的现象。
“不紧不慢11月”讲的又是啥?
从古代来说,农历的11月份,在农村老百姓来说又是很尴尬的季节。在农历10月份后地里刚好忙完,而11月份在地里不能做工了,外出做工因为淡季又没有人要,因此在农历十一月份,老百姓们是比较悠闲的,日子也是不咸不淡的过着。
但是在古时候,老百姓们是比较缺粮的,在没有做工的十一月里,耗费的粮食也是比较多的,所以老百姓们在11月份也是节衣缩食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他们既盼望腊月能吃上多余的粮食,又担心腊月里来还账。因此来说,在古代这十一月份对老百姓来说,也是不紧不慢的。
综上所述
农村俗语“紧腊月,慢正月,不紧不慢十一月”,说的还是比较有理的。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而这三个月马上就开始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旧时农村的习俗。现在算不上了。
旧时农村,农民的主要工作是种田,进入11月,基本农作物都已经售完了,有些也是少许的收尾工作,和9、10月份不同,那时候,各种庄稼要赶着收割,一有好的天气就赶进度,收好还要晾晒、搞干净入仓。新一季的庄稼,也得赶着时间播种了。11月,基本就是收尾的事情,所以,11月不紧不慢的,也不需要等天气来忙活。
上一篇:创业的初心是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