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西游记》原著里唐僧师徒取得的是无字真经?
圆球,真经,唐僧为什么《西游记》原著里唐僧师徒取得的是无字真经?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佛教宣扬的本就是,空、无,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大概大道早就了然于胸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些道理不是一纸文字就可以说的清的,所以无字真经告诉人们的是一样的道理。凡事多用心,不是什么都能别人教给你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山是山,看花是花,看山不是山,看花不是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是有字的,我们东土众生都长生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你看《西游记》续集的时候可以看的出来。他们取到之后,观音菩萨找人给他们算。因为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可以取到真经。第一次是还差一难,所以,没有取到真经。虽然每一个节目都完结之后才可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九九八十一难还差一难[捂脸][捂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众所周知《西游记》中有八十一难,每一难都讲述不同的人生道理。作者写到有一难中唐僧师徒取得的是无字真经,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看以下解读:
一、首先看看“无”字形象:上横象天,下横法地,中间是人,当人产生虔诚心,恭敬跪拜,多了弯钩就成为“无”。就像孙悟空从过去目中无人,与天并齐,到潜心修行,尊师重道,最后才可以取得无字真经。只是他们当时还没有领悟到无字真经的珍贵之处,东土人也无福读懂,就换了有字真经。
二、佛祖说过经文无解。为什么呢?因为能解的经文都是人为的经文,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从无字到有字的过程中容易掺入个人的思想,时间长了发展为如今说的传承。其次,像孔子所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在经文中更是只能意会,难以言传。所以刚开始阅读的时候,可以通过文字解读加上自己理解,深入领悟。但是要提醒自己目标是回归到沉静的状态,清净无为的状态,这个时候才可以体会到无字之深意。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在四川有一位老婆婆,她听念六字大明咒可以消灾,但是她没有文化,把“嗡嘛呢叭咪吽”读成“嗡嘛呢叭咪牛”,竟然一念三十年!有一天,一位相当有成就的修行者路过,他老远看到一间其貌不扬的小茅屋大放金光,心想这里必定住着得道高人。于是想要拜访,等到他见到这位婆婆,心里非常纳闷,因为她不像得道的人,就问她修学什么。婆婆说:“我只是念一句‘嗡嘛呢叭咪牛’而已。”修行者听了非常惊讶,说:“婆婆,您念得非常好,不过有一个字念得不对。”于是当场纠正了她的发音。婆婆听了心里十分懊恼,说;“哎!我三十年的功夫白修了,还好您现在告诉了我,不然就一错到底了!”于是她便按照新的读音念。
修行者告辞上路,走了一段时间后回头再看茅屋,发现不见了之前的光明!他非常惊讶,意识到自己错了。他赶紧回去茅屋,告诉婆婆说:“我刚才教你的读音是玩笑话,是想看看你的虔诚心而已,你真的毫不怀疑并且照做,非常可贵!其实你原来念的是对的,按照原来的念就好了。”婆婆听了非常高兴,说:“谢天谢地,我那三十年功夫没有白做了!”于是照常念下去。修行者离开后再次回头看茅屋,果然又恢复了原来的光明!
有的人博览群书,学富五车,有所成就后被认定为名人,这时会慢慢产生我慢心,我慢心会占据甚至侵蚀自己的智慧,令智慧受蒙蔽。而智慧才是我们非常需要的!人真正开发了的智慧只有约10%,剩下未开发的智慧可以通过修行或者闭关的方法,只有通过闻思修才能从定中生智慧,从闻思修和身口意的角度来说,无在于精神层面,有在于物质层面。
这些事例很好地说明,文字只是帮助我们理解的工具,是学习途径和方法之一,途径与方法应该是成为我们的千里马,让我们跑得更快,而不是固化我们思维甚至愈发执着的牢笼。所以懂得文字和读音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要透过文字和自身领悟理解,到达更高的精神层次和心灵状态。
上一篇:南方丘陵地区适合养羊吗?需要投入多少钱才能年入20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