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唐僧一行到达灵山取回真经,九九归真还差一难。为何如来非要再补一难,是否画蛇添足?
唐僧,九九,师徒唐僧一行到达灵山取回真经,九九归真还差一难。为何如来非要再补一难,是否画蛇添足?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唐僧一行到达灵山取回真经,九九归真还差一难。为何如来非要再补一难,是否画蛇添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多谢诸友互动。我曾想,以佛祖之神通,料不会漏掉一难,当是有意为之。似在告诉世人,人生本不圆满,但稍有差迟还应一力补救。经书之不全,是在劝我等求圆满时勿求苛责。否则过了又伤圆满初心矣。此事虽成全了唐僧一行,却又使经卷残缺,老鼋寿算未定,二者皆不圆满矣。如来偏心得紧!权作笑谈。
《西游记》一书,如来显然神通第一。其从一开始谋划取经大业的时候,已经就这八十一难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有了极为精准的布署。假如,将狮驼国移到前十几难之一,唐僧悟空不说,八戒沙僧非撂挑子逃跑不可。刚来取经路,大难如此凶!往后还指不定多难捱?这呆子怕是观音也难以说服,径自继续作猪妖去也。
大家都知道,西天取经是目标,但很显然,连白马在内的师徒五众一路度厄降魔炼妖,也各自在从兽性到人性到佛性的心路上升华涅槃。而能如此,也是须步步为营从易到难。这八十一难,就是一部进化史。若无这多磨难,如悟空曾言,直接一个筋斗云便到得西天,讨了经书便回岂不省事?但,这就失了佛法的初心。佛有三藏:经、律、论,三者圆通又岂能一蹴而就?试炼度劫,任何宗教都是必修课。
至于这后续一难,似乎又在说明,纵然十万八千里全走遍,九曜十八洞都过得,脱却凡胎凌云飞渡,已自成佛成仙,亦不可自满骄矜。大喜过望后难免一场水淋,佛祖又在示下五众要保持清醒,取得真经度人自度;取经已得圆满,传经又多苦难!而这缺页的真经,则须赖尔等传经自悟以早补全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藏十二部五百部经书说不到尽处,说出来的都不是佛法。所以佛祖开悟后讲法几十年临走他说:他什么也没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游记为什么九九八十一难缺一难都不行,观音一定要补上最后一难——
唐僧师徒功行圆满,诸神向观音菩萨“缴作业”,呈上了唐僧历难的记事本。
观音菩萨“检查作业”一丝不苟,看到只有八十难,没有给“满分”,开口道,“佛门中九九归真,圣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随即让揭谛赶上八大金刚,吩咐如此……
唐僧师徒飞着飞着,不知怎的就降落到通天河。
结果因为唐僧没有信守当年承诺,帮忙向如来问老鼋的归着和年寿,被老鼋沉入河中,连人带书都落入河中。人虽没有大碍,但经书被打湿,重新晒过仍然略有损害。另外,到了夜间风雾雷电等来袭,鬼怪妖魔欲夺经书……
为什么九九八十一难缺一难都不行,还要还债一般地补上呢?
这其中确实有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极”的规律
佛门讲九九归真,道家讲九九归一,甚至珠算也讲九九归一,实际上都是同一个道理。
九是大数,九九重阳,物极必反,还原为一,还原为本真的状态。
从“坏”的方面而言,坏事可能会向好事方向转化,特别是糟糕透顶、磨难到头的时候就会迎来好的转机。所谓否极泰来就是这个道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亦是同理。就唐僧师徒而言,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得圆满。
对于“好”的方面而言,极致才完满,没有极致就没有完美。
因此客观上,极限必变、物极必反是规律性趋势;主观上,如来、观音设定九九八十一难是必然性要求。
二是“数”的秘密
数中有理,理中有数。
即使有无穷大无穷小,即使有模糊学测不准原理,事物的变化发展通常是能够量化的。比如宇宙有几何描述模式,有数理描述模式,有能量描述模式……
事物的运行、运化、运作,可以用指数、常数、定数等来表现,即趋向性、必然性、基本性的数字来衡量。一些所谓的“天数”未必是迷信,一些现象和规律是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判断和预测的。比如哈雷彗星76年环绕太阳一周,周期性即是哈雷彗星的“天数”。
九九归真,或九九归一,是古人积极掌握规律而得出的结论,由此积极主动适应。九九是言其大,言其定格,也有虚指之意,并非一定是九九八十一,或因人而异,大致如此。而在观音看来,九九八十一难缺一不可。
三是“人”的因素
中国哲学中的成功学,讲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天地人三才,人是重要的一才;宇宙中四大(道、天、地、人),人是四大之一。
所以既要知天道,也要明人道。要“功德圆满”,必须懂得人与天地的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人事的关系,人为与成事的关系。
中国人讲敬天事人,敬天和事人必不可少。而到了西天,唐僧师徒敬天做得很好了,连孙悟空也知道什么叫尊重了。但对事对人的观念却仍不够强,对人有所忽略,对人事欠缺深刻理解,缺乏感恩回报的意识。
为什么是通天河成为最后一难?了解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就透彻了——
三个因素叠加:
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老鼋在西行之初帮助唐僧师徒渡河,唐僧称无以为谢,回来后酬谢。但时间一长,老鼋所托却被一心取经的长老忘了,丢到了九霄云外。这还不是说话算话的问题,而是知恩不报、未报的问题。老鼋心愿未能达成,怨怒之下将师徒几个沉到了河里。
其次,不懂不忿阿傩、伽叶索要的“人事”,不谙“人事”,未给“人事”,实际上是缺少感恩的意识和回报。所以阿傩、伽叶起初给的是无字真经(当然无字真经也是真经,只是欺负唐僧等“愚昧”看不懂而已)。这与老鼋将唐僧师徒抛下河里是异曲同工。恰恰一而再再而三的不知报恩,导致了九九八十一的最后一难。
上一篇:为什么人类面部都不一样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