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意思?你的是怎样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意思?你的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之间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其研究对象是宇宙中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本质和最一般规律, 它回答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人生观是指人们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在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 思考人自身的问题, 思考人对生活的态度问题,其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 人生目的,即人为什么活着;第二, 人生态度, 即怎样做人和做一个怎样的人;第三,人生价值, 即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其中, 人生目的是核心, 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人生观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本质、人生的价值问题, 它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 包括人,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不是一种实体, 而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用关系。价值观所研究的就是怎样来确定客体对于主体的效用关系, 即如何判断一个事物有无价值、价值大小的标准是什么。
2、社会作用不同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属于意识范畴, 是人的主观世界的核心内容, 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但三者的作用不完全相同。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等。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中,世界观的外延最大, 层次最高, 具有统帅意义, 是人们行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现实生活中, 人们对具体事物的看法和处理, 特别是对重大问题的看法和处理, 无不受到世界观的影响。世界观不同, 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就不同, 因此, 世界观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具体事物的反映和处理是否正确。据了解, 占星术在国外甚为流行, 有些国家的领导人也笃信占星术, 遇到难以决策的事项, 常常会咨询占星家。从哲学角度看, 这里就有一个世界观问题。世界观不仅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同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和想问题办事情的价值原则,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选择。
人生观主要决定一个人做人的标准, 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择人生道路的指南。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人们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 奋发向上, 锐意进取, 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创造出巨大的人生价值, 这在许多先进的精英人物身上得到充分体现;错误的人生观则会导致一个人贪图享受、不思进取、自私自利, 甚至直接危害社会和他人。当前反腐斗争中被“揪”出来的那些贪官就是很好的说明。一个人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是否正确, 不仅影响着他的人生道路, 而且还影响着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影响着他对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
价值观也是人们行为的最根本指导思想之一。人们在自己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观。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 价值观往往各不相同。价值观不同, 追求的具体目标、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评价必然不同, 行为的动力和效果也会不一样。 价值观的指导作用主要是导向作用。首先,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之所以要去认识此而不是认识彼, 要去改造此而不是改造彼,是由于价值观的导向在起作用。比如我国采取的“ 退耕还林/还草”“ 退田还湖”等措施, 应归功于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其次, 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 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
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之间的联系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虽然有区别, 但又相互联系, 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1、世界观支配人生观, 人生观又有相对独立性。
世界观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等。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运用。 世界观从总体上研究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不仅体现在人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上, 而且体现在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上, 如人为什么而活着, 人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 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不仅包括客观世界对人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的根本观点, 而且包括人生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的根本观点, 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观。
因此, 人生观说到底是个世界观问题, 一般说来,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但人生观又有相对独立性。人生观问题的正确解决有助于科学世界观的确立。
2、世界观是形成价值观的基础,价值观影响世界观。
世界观不同, 价值观也就不同,怎样进行价值观评价, 首先是一个世界观问题。 以对物的价值来说,它涉及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物的属性、结构、功能。这是价值产生的客观基础。某种事物是否具有价值,首先是由事物的客观因素决定的,如牛肉、羊肉对人来说是有价值的, 因为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可以满足人体的需要。二是人的需求。这虽然属于人的主观的东西, 但却不能为人主观随意决定, 而要受历史条件、实践水平所制约。
在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的情况下,自然界的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被看成是不可捉摸、无法驾驭的东西, 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他们的价值才逐渐被人们发现和利用。因此, 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 必须符合两项要求:一是对客观事物状况的正确认识, 二是对人的需要的正确认识。无论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还是对人的认识, 它首先是一个世界观问题。 只有对世界、对人与世界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反过来, 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又会使科学的世界观更丰富、更完善。
3、人生观与价值观也是相互影响
人生观问题的正确解决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有利于指导人们从集体、社会整体需要出发, 去看待事物对人的效用关系, 以形成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而正确的价值观, 又有利于人们客观分析人自身的价值,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尤其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三者统一于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发挥作用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其完善及发生作用也离不开实践活动。正常的人在社会生活中, 虽然都会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不会自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在实践基础上,在科学理论指导下, 才能克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错误世界观以及消极颓废的人生观的影响, 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价值导向。而人们在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后, 只有通过实践活动, 才能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 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从而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统一;只有通过实践活动, 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统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