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里的“无为”怎么理解?如何在生活中运用?
道德经,自然,老子《道德经》里的“无为”怎么理解?如何在生活中运用?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心识的起心动念,固执己见的我执心,尽思共度量的心,而自认为的自见,自是,自矜,皆是自身的有所为也,违背了内心最深处的自然,虚,静,与道。
如大自然中的水,在道德经中云:「上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利万物,不争,屈下,人世间的,真,善,美,无为心,亦復如是。花芬芳了别人,也芬芳了自己。
老子言「天下神器,不可为之,不可执之,」。它是「无为」的,最好的一面镜子,可看清自我人生无为过程中,是与否。人们常在生活中,因习性,不知不觉的落入我执,的有为心中,而不自知,自以为常,殊不知已远离自心深处的根与本,虚与静,
无为是那么间单,但人们反而做不到,人的头脑总是希望是困难的,越是艰难的,去克服它,征服它,最后,自我在生活中,反而迷失了自己,
有为心识的心,层层的乌黑的云,档住了神器的光,无为的光,就难显现了,老子的一而再的,强调无为,就是要敲醒睡梦中的你,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教始祖李耳,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以后庄子等再有所发挥,成就了一个大的流派。
老子尚无为,也是统治者对国民不要过多的干预,国民顺应四时劳作,生活。
王者不依法規,民不胡作非为,则王垂衣裳,而天下治了。
但是老子生话的春秋时期,适逢乱世,无数枭雄在争霸。而这老先生也没有用“文”之地,于是乎,要西出函谷,寻求人生自由。
这一天他骑着一头大青牛,来到关口欲蒙混过关,那知这守关的尹喜,横枪立马,挡住去路。他便近前打探,问尹喜意欲何为,这尹喜并无劫财之意,只淡淡地要求他,须“有为”才能过关。
也就有了宣扬“无为”的《道德经》。
所谓“无为”,无不为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为,其实就是有为。越王勾践将其利用的滚瓜烂熟,灭国掳妻之恨,表面唯唯诺诺,无一丝作为,暗地里却励精图志,最后灭掉了认为他只能是无所作为的吴囯。韩信跨下受辱,也只能无为,否则他当时若奋起反抗,恐怕他当时就要被扔进河里淹死了,如此,楚汉的历史就要改写。无为乃观其势、行其道,藏龙卧虎,水面平静、水下汹湧的有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一读佛教的《心经》,你自然会领悟“无为”的含义,重点是“心经”里“不增不减”这句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为即事先制定好制度规矩,然后推动制度运行,减少、避免人为干预,即为无为。
但在目前的人类社会是无法实现无为的。先说道法自然,咱们先把自然一词拟人化一下,“自然”这个人是先建立自然规律在先,世间万物在自然规律下生息繁衍,“自然”只负责推动自然规律运转就不用再做什么了,世间万物遵照执行就行了。而人类社会不同,无法形成一个全人类都共同遵从的一成不变的社会治理规律,谁都不服谁,还在为各种主义作斗争,所以就不可能实现无为而治。
换个角度看,自然就是个暴君,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它定的制度即自然规律不允许世间万物反抗,必须遵照执行,所以可以实现无为而治。人类如果要想实现无为而治就需要暴君,但因为人类的暴君没有自然那么强大,屡屡被推翻,所以也就无法实现无为而治了。人永远无法长期治理人,同类也永远无法管理同类,因为自然不是人。要想实现无为而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就不能平等,管理者要实现绝对的统治,你和自然平等了吗?
小到一个企业管理大到一个国家治理都需要强制,都需要法制。
古代皇帝自封是龙的传人,愚弄百姓让人们不敢反抗来进行统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要违背原则规律的乱来。实际是让我们依道而行,这样才能无不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早晨,地母扭动美丽的身姿,太阳微笑着从地平线上升起,太阳为谁而光,地母为谁而动,不知道这可否称着无为
上一篇:80、90后有多少还记得这个?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