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老子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你认为有道理吗?
自己的,名利,知足不辱老子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你认为有道理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老子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你认为有道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甚爱,咎莫大于欲得,欲得甚爱也,必上当,受骗,大费财费精神也,付出代价也。
多藏心机重也,心理负担重,重者厚也,厚重多也,多亡,死亡的机率多也。
知足,全面掌握,信系情况才是真足,知己知彼方能定方略,才能有进有退的把握,不被人所欺辱也。反之受其辱视你无能。任意玩弄与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朋友,你问我,问法欠妥。太上道祖老子《道德经》,说的就是道啊。就是理,就是德。不仅有道理,而且博大精深。每个人悟性,理解程度有深浅,不可能你说的有道理吗?起码应该抱着尊重,尊敬的态度去悟。《道德经》一共八十章。每章都不是多余的。切不可断章取义。全部看完,反复颂读。才于事有益。
如有冲撞得罪之处,敬请谅解。福生无量天尊。谢谢邀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天下第一,道德理术皆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活中确实如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说的对。我认为,与其研究老子这些难懂的话,不如认真学学辩证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四章讲: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愛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解释一下:
对于修炼者身外的名与利与性命只能用德一之气來衡量。名与利和体内生机那个最亲?
你有最高的名气,最大的财富,身体一旦出了问题,健康失去了,人要死亡了,名重要!还是钱重要,这时什么都失去意义,只有健康重要!
体內生机和体外的多余的物质,那一样应该受重视?
当然体内生机重要,体内生机旺盛人就健康长寿。
得到身外名利,与失去体内的生机,两者比较起来,那个更重要?当然是健康最重要!
所以说:甚爱色,费精神,甚爱财,遇祸患。所得者少,所失者多,故说大费。
生时多藏于库府,死时多藏于丘墓,生有盗劫之患,死有掘冢之忧!
知足之人,去欲绝利,不辱于身。
知道适可而止之人,则各利不累于身,淫欲声色不乱于心。所以身心无危险。
人能够知止,知足,则福禄在已,治身者,精神不劳损,治国者,民安不忧,故可以长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这段话阐明的是辩证法的适度原则。
老子这段话讲了两层意思:
1.对事物的欲望太强,必然会孜孜以求、执着追求,甚至会产生执念,凡事产生执念和狂热就不好了。物质的东西,占优的越多最后也必然失去的越多。
2.懂得知足,控制自己的贪欲,最后就不会受屈辱;懂得进退,克服执念,才可以得到延续。
总之,老子这段话是要告诉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学会适可而止。
老子这段话在今天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就国家发展来说,坚持适度原则,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避免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个人来讲,克服执念,懂得进退,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关系,获得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反之,贪欲无度,最终必然害自己不得长久,无数贪官为此付出了代价。
上一篇:多动症的表现及多动症的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