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鱼线线径跟水深有合理的配置吗?
水线,水深,深水鱼线线径跟水深有合理的配置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那么问题就来了,上述的结论就和平常钓鱼有了冲突,为什么日常坐钓面对深水大家的选择往往是加大线径。
这个就要从深水钓鱼带来的影响说起了,随着水深度的增加,整套钓组在水中的移动都会受到较大的阻力。有些钓友在水库有明显的感觉,水深超过四米时空钩起竿就像挂了一条小鲤鱼一样。处于深水的鱼一般力气都会比平时大上几分,这是钓友对鱼大小产生误判的一个重要原因。
鱼的力气变大,起竿阻力变大,这两股力让刺鱼瞬间线承受的压力要比平时大上很多,水库刺鱼秒切子线的概率自然不用多说。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加大线组的线径来抵挡这种冲击,所谓的加大即在牺牲的灵敏度以及具体的鱼情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钓鱼线组的关系是环环相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小线能搞定的事情恐怕没人会用大线,同样的水深要增加线径,要增加多少这都要综合具体情况分析,并没有一条可以直接利用的公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鱼线径关键还是看你钓多大的鱼,和水深个人感觉不是很大。
线号,是表明线粗细的方法,不过它是相对的、人为的,为了便于区分而赋予钓线的一个编号。在钓线的外包装上。常有这样的标志。如:1.5号、0.216 mm、4.68 kg、20 m的几个数字,简单明了。告诉使用者,此线为1.5号.线径0.216毫米.拉力极限4.68千克,长度为20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钓多大的鱼用多大的线。像筏钓,钓几十斤的鱼还不是用1点多的PE线。钓鱼没有绝对,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东西自己要想明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时候,我们在垂钓不同水深时,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水越深,漂组的灵敏度越低,而钓深水时,用吃铅较大的浮漂,子线配比的也比较大一些,但是会发现漂讯传导,也是越来越慢,换句话而言,就是越来越不灵敏,姑且先不看后果,我们至少要先明白是什么一回事。
一、水越深,水线越长,水线越长,漂组灵敏度越低
什么是水线,漂座一直到铅坠的这段鱼线,都是在水面以下,所以叫做水线,当钩饵被触碰、吸食,这个外力,就会带动铅坠,然后通过水线把向下的拉力传导到漂座上,如果拉力大于浮力,漂就会有动作;这个过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问题就出在水线的距离上了,水深1米,漂长35厘米,如果子线25厘米,那水线可能在50厘米左右;如果水深是2米,同等条件之下,水线就是1.5米左右,如果水深3米,水线就是2.5米左右。
数值可能略有偏差,但是问题应该不大,那么问题就来了,水线长度不同,讯号传导肯定是不同的,距离越长,信号越延迟,这属于物理现象;另一方面,鱼线超过一定的距离之后,必然是有重量、有浮力,但是影响会随着水线的距离延长,而越来越大,在水线50厘米时,就算是2.0主线估计也没多大的影响,但是水线长度到了2.5米时,就算是1.0的主线,水线长度导致漂组,灵敏度的差异,也会非常明显。
我们知道这个结论,并不是说不能钓深水,而是在垂钓深水的时候,一定是要使用大吃铅的浮漂,这样铅坠的重力大,就算水线长,有影响,也会被铅坠的重量克服,相对来说,漂讯略延迟的缺点,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二、水越深,就越要强调饵料的状态问题
不管是搓饵还是拉饵,只要不是活饵和种饵,进水都会雾化,水深1米时,饵料在水皮,饵料在水底,如果不是散炮饵,估计体积减少的数量没多大,对漂组而言,影响也不会很大,水深3米时,一样的条件,在水皮,和到了水底,饵团的大小必然会有明显的变化,严重一点,可能还未落到水底,饵团都雾化完了,这样的情况,怎么能做到钩饵沉底底钓呢?
所以,遇见这种情况,必须要在调漂时,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不能钓目设定好之后,就算完了,要多打3~5次,多次测试,如果钓目没有变化,或者仅变化半目左右,那基本上都可以忽略不计,认为是成功了。但是前提一定是水比较深,饵的雾化快,否则1米的水深,出现这样的问题,那肯定就不是饵的问题了。
三、水越深,子线越粗,漂组越不灵敏
钓深水,必然不会选用太细的子线,要不然,3米的水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关糸,而且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什么合理的配置,我感觉和用多大线径的鱼线取决于你钓什么鱼和在什么季节钓鱼。比如你野钓鲫鱼夏季可能要1.5配1.0或者1.2。深秋或初冬就要1.0配0.8或者0.6。和水深的关系不是很大。
上一篇:汝州市单双号限行,限行期间,汝州市所有公交车全部免费, 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