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鱼线线径跟水深有合理的配置吗?
水线,水深,深水鱼线线径跟水深有合理的配置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话又说回来了,虽然粗线细线不会影响鱼吃食,但是在实际垂钓过程中,细线肯定优于粗线。粗线除了拉力强,钓大鱼不易断线跑鱼的特点外,其他方面的性能均不如细线。其明显的缺陷是比较硬,柔软度不够,会影响鱼吞钩,尤其是小体型鱼吞钩;粗线还会影响浮漂信号,尤其是使用台钓线组时,线越粗,浮漂信号就越不明显。一般情况下除了专钓大鱼时选择粗线,都会选择较细的线垂钓。
只有合理用线,才有很好的钓货。我们可以认定的是,除了不适合钓大鱼,细线比粗线有更大的优越性,这也是绝大多数钓友都喜欢用细线垂钓的原因。但是在野钓中各种情况都有,除了遵循钓大鱼用粗线,钓小鱼用细线的一般常识外,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1、根据鱼竿强度配备线组。常常见一些传统钓友用很粗的线,一旦碰到大鱼线没有断杆断了。线组强度不能超过鱼竿强度。
2、根据鱼竿的钓性。软杆用细线,硬杆用粗线。
科学灵活用线,根据不同水域,不同季节,不同钓法以及对象鱼的大小来决定用线的粗细,宜粗则粗,宜细则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水越深,水线越长,水线越长,漂组灵敏度越低
什么是水线,漂座一直到铅坠的这段鱼线,都是在水面以下,所以叫做水线,当钩饵被触碰、吸食,这个外力,就会带动铅坠,然后通过水线把向下的拉力传导到漂座上,如果拉力大于浮力,漂就会有动作;这个过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问题就出在水线的距离上了,水深1米,漂长35厘米,如果子线25厘米,那水线可能在50厘米左右;如果水深是2米,同等条件之下,水线就是1.5米左右,如果水深3米,水线就是2.5米左右。
数值可能略有偏差,但是问题应该不大,那么问题就来了,水线长度不同,讯号传导肯定是不同的,距离越长,信号越延迟,这属于物理现象;另一方面,鱼线超过一定的距离之后,必然是有重量、有浮力,但是影响会随着水线的距离延长,而越来越大,在水线50厘米时,就算是2.0主线估计也没多大的影响,但是水线长度到了2.5米时,就算是1.0的主线,水线长度导致漂组,灵敏度的差异,也会非常明显。
我们知道这个结论,并不是说不能钓深水,而是在垂钓深水的时候,一定是要使用大吃铅的浮漂,这样铅坠的重力大,就算水线长,有影响,也会被铅坠的重量克服,相对来说,漂讯略延迟的缺点,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二、水越深,就越要强调饵料的状态问题
不管是搓饵还是拉饵,只要不是活饵和种饵,进水都会雾化,水深1米时,饵料在水皮,饵料在水底,如果不是散炮饵,估计体积减少的数量没多大,对漂组而言,影响也不会很大,水深3米时,一样的条件,在水皮,和到了水底,饵团的大小必然会有明显的变化,严重一点,可能还未落到水底,饵团都雾化完了,这样的情况,怎么能做到钩饵沉底底钓呢?所以,遇见这种情况,必须要在调漂时,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不能钓目设定好之后,就算完了,要多打3~5次,多次测试,如果钓目没有变化,或者仅变化半目左右,那基本上都可以忽略不计,认为是成功了。但是前提一定是水比较深,饵的雾化快,否则1米的水深,出现这样的问题,那肯定就不是饵的问题了。
钓深水,必然不会选用太细的子线,要不然,3米的水底,钓上一条2两的鲫鱼,提竿到水面,用0.6以下的子线,硬提上来,十之八九会切线,因为水深,水压大,水的阻力势必也很大;所以有经验的钓友会选用粗一些的子线,但是问题就来了,水压不仅对鱼有影响,对矗立在水底的子线也有影响,比如子线柔软,我们调钓时,子线略弯曲,漂组偏顿,那钓深水时,鱼口是真实的。但是子线粗了,那问题就大了,水浅时,水压影响不大,就算粗点,硬点的子线,漂组调钝,也会切水、弯曲,但是水深了,水压的影响之下,就算漂组调钝,子线会在水压的作用下,依然矗立,就算会弯曲,也不会有多大的弧度,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假口比较多,而且整体漂组还偏钝。
在熟悉了水深、漂组、子线、饵重等若干问题以后,在野钓时,出现钓目变化、有漂相抓不住口,诸如此类情况,心里就能知道怎么回事,从而能有个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方法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认为:台钓当中与线的大小相关的应该是垂钓对象鱼的大小,例如清楚的知道,所垂钓水域里的鱼最大只有1斤,那么完全可以只用1.0的主线与0.6或者0.8的子线,这样子鱼咬钩线组传导的信号也越明显,反之如果你用5号主线在加上子线也是3号或者4号,那么鱼咬钩浮漂所出现的信号应该是微乎其微!所以应该根据垂钓的鱼类,鱼大小,作为主要选择依据。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钓友提出!共同讨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主的问题是线的大小和水深有没有合理的配置
问到这个问题相信题主内心的疑惑可谓不小,首先回答是没有最直接的关系,但由于水深导致的鱼情又让它们有了关系,这里看小黑分析一番。
线从鱼竿没入水中势必有所重量,这个重量到时候就会被浮漂所承载,钓鱼时鱼漂除自身外所受的重力等于铅坠和双钩实际上是一种完美的假设,忽略了线的重量。线的重量随着水深的增加会越来越大,这个效应线径越粗越明显,线组灵敏度会随着降低。深水钓鱼从实际情况考虑为了让饵料快速下底同时排除线重带来的干扰,浮漂以及铅重会适量的加大。不过线组在这时仍旧是越小越好,毕竟高灵敏、底干扰是每位钓手的追求。
上一篇:汝州市单双号限行,限行期间,汝州市所有公交车全部免费, 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