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八九十岁的老人为儿孙操劳了一辈子,临终了还要被''薄葬'',你认为合理吗?
老人,生前,死了农村八九十岁的老人为儿孙操劳了一辈子,临终了还要被''薄葬'',你认为合理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农村八九十岁的老人为儿孙操劳了一辈子,临终了还要被''薄葬'',你认为合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薄葬厚葬都是一样的,要根据经济情况,按时想起老人有些心酸,才是真的。生前厚待,无愧于心才行啊!朋友们,孝子总是时时想起老人而感到心酸。也总是感觉自己的孝道进的不够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叔叔在死前给自已寻找了一块墓地,到高山的悬崖下的乱石处。他对六个儿女们说,死后不要风光大葬,浪费钱财,只要你们按照我的嘱付,把我抬到那上面埋了就行。那里山高路陡,你们爬不上去,也不必扫墓,我也不需要什么吃的,让我静静地躺在那里就好。
叔叔正月初三晚,突患高血压,咋上月初四下午就断了气,过了年才虚龄七十六,去的时候没有让子女服待我一天。
按照老人的遗嘱,丧事从简,本家及儿女亲戚仅来了五六十人,把叔叔葬在了高山的悬崖底,完全按我叔叔的意思办了丧事。
我叔叔生前常对我说,人死如灯灭。那里有什么鬼魂,那有什么来世,无须风光大葬。生儿望儿好,生女望女好,儿女好父辈就好。儿女在生前孝顺就是好,何必死了大张操劳。
老人也希望自己的丧事从简,何不尊老人的意愿改变了。儿孙们对爷辈,父辈,丧事从简应提倡。社会不看你对长辈的丧事办得多隆重,而是看生前孝顺有几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薄葬不是主要问题,八九十岁老人生前过的是否安定、幸福快乐!儿孙是否孝顺关心,人在于如何生谁在乎怎么死!只要生前是开心快乐的,薄葬厚葬不重要,一个金棺材又如何?人死了,任何东西都不重要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八、九十岁老人去逝,被儿孙“溥葬”这事,是不合乎情理,这也是当今社会农村中的一种风俗习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百事孝为先,老人生前儿孙们不管尽了多大的孝顺,但是,老人去逝了,后人也同样要尽上最后的孝,让逝者安息,后人安祥。不说铺涨浪费,起码也得应该依据当地风俗习惯对老人进行厚葬,况且老人年岁已高,儿子满堂,中国社会己进入老年人状态,农村中都流行一句话,叫做多子多福,而今老人去逝,儿孙们对老人加以厚葬是合乎情理的,厚葬老人,以示后人,传承中华文化,不能让老人凄凉的去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来说,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我觉得不合理,按我们的传统思想来说,“活养死葬”是儿女们的责任,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应该理解“厚葬”,当然,这个厚葬是建立在“厚养”和一定的经济条件上的。所以,结合自身情况,我们理应当“厚养厚葬”。
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说,我大爷爷前一段时间去世了,八十五岁,老人家没有儿子,所以后事由我们家操办,大奶奶去世三十五年了,三十五年来,大爷爷一直都在我们家过年,过生日,但凡过节或者家里来客人,我们家一直都是让我大爷爷坐首位。平常,我奶奶做了稀罕饭也会往后院里端,大爷爷赶集买了东西或者种了菜也会往前院里送。所以关系一直都非常好!
大爷爷是突然去世的,我们全家都是从天南海北往家里赶,从一开始入殓到后期下葬,再到各种祭祀用品,包括寿衣,骨灰盒,纸扎品等。我们全都是用的最好的,我们并没有什么攀比心理,我们也可以相信人死万事空。但是我们并不是做给旁人看的,我们是真的想为老人家尽最后一份心。既对得起老人,也对得起自己的内心!
所以接下来我要喷一些人了,网上一直有这么一种喷子“葬礼办的再风光也不如或者床前端碗饭”,是,这句话很有道理,也是实话,但请你们想清楚,人家可能活着的时候儿女更孝顺。真正能说出这种话的,一是自己不孝顺的,二是看别人风光眼红的。所以,在你不了解情况之前,请勿乱喷!
所以说,孝子既应厚葬,也应厚葬。但是我们所提倡的厚养厚葬,是要结合自己的经济条件的,也就是说,厚葬并不完全和铺张浪费画等号。
儿女们为老人所尽的最后一份孝,其实就是这人生的最后一程了。所以,在结合自己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也应该让老人再风光的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怎样才算生活无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