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哪些见微知著的生存哲理?
周易,都是,见微知著有哪些见微知著的生存哲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哪些见微知著的生存哲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人不能懒惰。
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凡事从小做起。
四、“一口饭吃不成胖子”,挣钱也要一点一点的挣,从挣小钱开始、日积月累。
五、原子层外的电子是按照2、8、18、18、8等的分层、数量和规律,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转的,搞清在社会生活中,自己是不是原子核、是哪个层次的电子,应该在哪个轨道、做怎样的高速运转?要动起来!
六、“察一屋而知天下”。现在全世界进入钢筋混泥土建筑、半普及高等教育、快速交通、网上购物、电子科技的时代了,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办?一句话,跟上时代、并适应时代的步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见微知著的最著名的哲理,应该是《周易·坤卦》初爻的爻辞:履霜坚冰至。
意思是:行走的路上踏到霜,不久就要结冰了。
专门解释《周易》卦象的哲理和社会意义的《象》,解释这句话说:“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在《周易》里面,阴爻如果能够顺阳而动,就是正,不能顺阳而动,反而消解和反对阳爻,就是不正,不正在人的社会关系方面,就是邪佞。
《周易》同时也认为,人既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善恶之间,由小而大,都有一个发生的过程。凡事开始很重要。开始一旦选择了恶,顺着这条道发展下去,就会铸成大错、成为大恶大奸。所以,阴气一开始凝结,就要注意到这一现象,引起高度的警惕。君子要“勿以恶小而为之”,邪佞的行为一开始出现,就要引起注意,改恶从善,止恶向善。
如果不能这么办会怎么样呢?
《周易》中解释《坤卦》的《文言》说的非常好: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 “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坤道的性质就是顺承天道的运行而运行。积累善行的家庭必然有多多的可庆贺的事情,积累不善的家庭必然会遭遇大大的灾殃。臣下能杀了他的君主,儿子能杀了他的父亲,这些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事态,它们发生的原因一定是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恶行之所以造成灾难性后果,都是由于该早早发现的时候而没有发现。《周易》说“履霜,坚冰至”,说的就是任由不善由小到大地发展,不善顺着自己的道路越积越大,以至于酿成灾祸。
关于这句爻辞,从爻辞,到《象》、《文言》,都包含名言。特别是这些名言,真地还大大影响了人们关于防微杜渐的后来的很多认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全篇都是论述见微知著的生存哲理的。在这一章里,老子告诫人们:无论什么事情,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对于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就要防微杜渐,察之于未然、治之于未乱;对于渴望发生的,要未雨绸缪,打好基础、重视积累。
原文如下:
原文大意是:
天下一切事物,当它处于稳定状态时,都很容易把握;没有出现变化征兆时,很容易做出决断;事物处于微弱状态时,很容易化解;事物处于萌芽状态时,很容易解决。因此,做任何事情,都要“未雨而绸缪”,不要“临渴而掘井”,在事物发生变化之前及早就有准备;在麻烦出现之前就有妥善安排。
粗大的树木,都是从细小的枝条生长起来的;高大的土台,都是一筐筐土夯筑而成的;千里万里远的行程,是从一步步走出来的。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背道而驰者,必败之于妄为;执迷不悟者,必失之于固执。因此,有道者的做事循道而行而不会失败;不固执己见而不会造成失误。
人们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而功败于垂成。如同开始时那样谨慎而为之,就不会失败了。
因此,有道的人追求众人所不愿追求的,不看重那贵重的财物;学习他人所不愿学习的,从他人的错误上吸取教训,以顺应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敢肆意妄为。
总之,老子是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告诫人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把握规律,循道而行,才能见微知著,睹始知终,未雨绸缪于事前,而防幽除患于未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大作为的人,心思比较细致,他们大多有先见之明,循道行而不至如落败。未雨绸缪,临危不乱,必具有的先决条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