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网友们怎么看待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刘备?
刘备,荆州,自己的网友们怎么看待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刘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一,刘备善于强调自己的皇室身份,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在第一回中,刘备刚与张飞见面,就说:“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本来两人初次见面,按理只需介绍姓名,没必要连自己的血统都霁出来,而且是放在前面强调讲。当督邮询问“刘县尉是何出身”的时候,刘备连忙回答:“备乃中山靖王之后。”在三顾茅庐的时候,刘备也先后打着这个招牌。第一次叩门时,对童子说:“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行来拜见先生。”二访不遇,留书自称“汉朝苬裔”。见到孔明以后,在下拜进自称:“汉室末冑,涿郡愚夫。”看似谦虚之言,实则是怕别人不知道他高贵的血统。
为什么刘备喜欢这样做呢?当然不是浅薄的虚荣心在作怪,而是有特别的目的。汉末群雄竞函,许多人怀着做皇帝的野心,纷纷割据自主。这些人中,有的是世家大族,如袁绍“回世三公,门多故吏”;有的则是兵强粮足,如孙权;有的是甚至“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曹操。刘备和他们比起来,条件差了许多。首先,他出身贫寒,“家贫,贬屦织席为业”,处处被人瞧不起。
破黄巾时,救了董卓,由于是“自身”没有官职,反面被董卓看不起。在两军对阵时,刘备往被人骂作“织席”“卖草鞋”的,其次,起初他既无军队,又无土地,一会儿逃到这里,一会儿又投奔那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也因此常常受到别人的轻视。
对于这些,刘备有自知之明,因此,为了加强自己的号召力,使自己的名字与群雄列在一起,以便作为将来夺取天下的资本,怨就不得不给自己抬出一块招牌:“汉室苬裔”,他又得献帝金口呼为“皇叔”,更是增加了许多威力。从此,他靠着这个招牌获得了民心,建立了威信,赤手空拳给蜀汉打出了天下。
第二,强调仁义道德,争取人心。
在本文第二部分时讲到,刘备是一个“难得的好皇帝”,他有爱护人民,待人忠厚等优点,可说是一个好人。但分析全文,我们可以看出,刘备的朝不谋夕道德并不单纯,是有特定的政治目的。小说第六十回刘备对庞统说:“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揉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老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为也。”“事乃可成”可以说是道出了刘备了“仁义”为手段夺取天下的目的。
纵观那个时代,许多手中有权的人对百姓并不加以安抚,而之以暴力统治百姓。董卓专权残暴,杀戮人民;袁绍、袁术想当皇帝,连年征战,不顾人民死活;曹操为报文仇,攻打徐州时,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对这些人,人民只有害怕怨恨,而并不心服。作为真正的政治家,都会懂得“载舟覆舟“的道理,只有得民心者,才能最终得天下。因此,刘备的做法就与他们形成鲜明的对比,以一套”仁义道德“来武装自己,使自己成为万众归心的仁义皇帝。
并且刘备从事的政治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他和许多人通力合作,而他是白手起家,开始时无权无兵无钱,靠什么来使人为自己出力卖命呢?刘备作为聪明的政治家就懂得用高尚的理想来吸引部下,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的大业服务,让部下心服口服地听命于自己。因此,宣扬”仁义道德“,又成了成功的另一种有力的方法。
第三,坚持不懈地进行政治斗争,从28岁到去世都在努力。
大凡伟大的事业,都不是一噈而就的,都心必须经过长期的奋斗。刘备的政治目标就是能最终统一天下,当个大一统的皇帝,因此,他为了这个目标进行着持久的奋斗,无论遇着多大的障碍,他都是坚持不懈地奋斗。纵观他的一生,可谓是出生入死、困难重重。
出身不好,被人看不起,他没有妾自菲薄,机会将自己抬高到皇叔的地位,没有地盘,他先后投靠了曹操、袁绍、刘璋、刘表等,寄人篱下,但他最终都选择自主的道路,不肯屈尊人下,当领袖的欲望始终在激励着他。
在许多人看来,刘备好像并无多少英雄气概,在得意之前,总是默默地做事,不在别人面前以英雄自居,竭力地隐蔽自己的英雄本色,甚至有时还有“学圃”“结帽”的兴趣,面临大事发生,往往会哭,表面看来,确有些庸碌无能,但是他都是胸有大志的,如在第三十四回,刘袁寄托在刘表处,久不骑马奔驰,“因此已身髀肉复生,亦不觉潜然流涕。”
刘表问起,他长吧到:“备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今久不骑,髀。日月蹉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看见髀肉复生,犹不觉潜然泪下,若是平常的人会那样吗?
第四,有政治家的手腕
鲁迅先生就曾指出地过:“欲望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这的“伪”就是说刘备的宽仁长厚、爱民下士有时显得不近情,不自然,好像有些做作;不全是由衷而发,内中可能包含更多的用意和心机。有句歇后语:“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
十分具体地说明了人们的这种感觉。鲁迅的原意,应是批评《三国志通俗演义》在塑造刘备这一形象上写得并不好,本想把刘备写成一个君子,但过分的渲染却把他写得虚伪了。
刘备能成功是与他既宣扬仁义道德而不又不所拘于仁义道德分不开的,也许有人根据这些事说他是奸雄、枭雄,甚或是“极枭雄”,但这又何妨,在群雄竞夺的乱世中,如果只是一名单纯的老实人,能最终成为皇帝吗?
小说中的刘备,虽然号称“皇叔”,但由于出身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早年丧父,曾经“贬席织履”为生,亲身体验过老百姓的困苦生活。因此,他比较能关心人民的疾苦,加之以他和关张的关系,符合封建社会中人民急难相救的风尚,所以他这一形象较为人民所称赞和喜欢。
刘备注重仁义道德,有着不平凡的政治才能,懂得“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因而 定出自己战略必须与曹操相反,即所谓“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志。”
因此,民间产生了较好的艺术效果:人民越是痛恨曹操,就越觉得刘备可爱。在这样的描写下,一个比较符合人民利益的“好皇帝”的典型形象就形成了。
刘备形象,是作者依据历史创造的比较成功的人物形象,是一个人民比较喜欢的帝王形象,是一个时势所造的枭雄形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备在那个时代,要说个人能力只能算是一般,论文韬武略,远远不如曹操孙权,比起气魄也是多有不如,但是他最终能够称霸一方,奠定下三方鼎立的局面,这和他知人善用、优秀的用人能力,在用人上首先一点是能知人,只有知道谁是人才,谁在什么方面有能力才能让人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一点上来看,刘备是值得肯定的,早年时候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之后又能够果断的任用马超为将。而且刘备在用人上一向讲究用人不疑,一旦将一件事交给了手下人就很少再去插手,不像一些领导明明不懂非要插手搞得手下人很难办,刘备这样的方式使得刘备账下的人才得以发挥出自己的所有才能,刘备非常清楚手下人的各种优缺点,能够让他们相互弥补,形成一种对抗联合的体系,对于手下人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因为很长的一段时间刘备都是和手下的人东奔西走,50多岁了还没有一个基业,所以刘备和手下的人能够共患难也能共富贵,没有什么鸟尽弓藏的事情出现。再来刘备非常善于打感情牌,早期的时候刘备没有什么权势,没有什么财富,所以也只好打感情牌,通过感情投资来笼络人心,其中最经典的就是摔阿斗的故事,但是刘备用人还是有一点缺陷,那就是太重感情
上一篇:为什么有些房东不愿意把房子出租给单身及单身群住,只租给家庭户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