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网友们怎么看待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刘备?
刘备,荆州,自己的网友们怎么看待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刘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破黄巾时,救了董卓,由于是“自身”没有官职,反面被董卓看不起。在两军对阵时,刘备往被人骂作“织席”“卖草鞋”的,其次,起初他既无军队,又无土地,一会儿逃到这里,一会儿又投奔那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也因此常常受到别人的轻视。
对于这些,刘备有自知之明,因此,为了加强自己的号召力,使自己的名字与群雄列在一起,以便作为将来夺取天下的资本,怨就不得不给自己抬出一块招牌:“汉室苬裔”,他又得献帝金口呼为“皇叔”,更是增加了许多威力。从此,他靠着这个招牌获得了民心,建立了威信,赤手空拳给蜀汉打出了天下。
第二,强调仁义道德,争取人心。
在本文第二部分时讲到,刘备是一个“难得的好皇帝”,他有爱护人民,待人忠厚等优点,可说是一个好人。但分析全文,我们可以看出,刘备的朝不谋夕道德并不单纯,是有特定的政治目的。小说第六十回刘备对庞统说:“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揉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老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为也。”“事乃可成”可以说是道出了刘备了“仁义”为手段夺取天下的目的。
纵观那个时代,许多手中有权的人对百姓并不加以安抚,而之以暴力统治百姓。董卓专权残暴,杀戮人民;袁绍、袁术想当皇帝,连年征战,不顾人民死活;曹操为报文仇,攻打徐州时,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对这些人,人民只有害怕怨恨,而并不心服。作为真正的政治家,都会懂得“载舟覆舟“的道理,只有得民心者,才能最终得天下。因此,刘备的做法就与他们形成鲜明的对比,以一套”仁义道德“来武装自己,使自己成为万众归心的仁义皇帝。
并且刘备从事的政治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他和许多人通力合作,而他是白手起家,开始时无权无兵无钱,靠什么来使人为自己出力卖命呢?刘备作为聪明的政治家就懂得用高尚的理想来吸引部下,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的大业服务,让部下心服口服地听命于自己。因此,宣扬”仁义道德“,又成了成功的另一种有力的方法。
第三,坚持不懈地进行政治斗争,从28岁到去世都在努力。
大凡伟大的事业,都不是一噈而就的,都心必须经过长期的奋斗。刘备的政治目标就是能最终统一天下,当个大一统的皇帝,因此,他为了这个目标进行着持久的奋斗,无论遇着多大的障碍,他都是坚持不懈地奋斗。纵观他的一生,可谓是出生入死、困难重重。
出身不好,被人看不起,他没有妾自菲薄,机会将自己抬高到皇叔的地位,没有地盘,他先后投靠了曹操、袁绍、刘璋、刘表等,寄人篱下,但他最终都选择自主的道路,不肯屈尊人下,当领袖的欲望始终在激励着他。
在许多人看来,刘备好像并无多少英雄气概,在得意之前,总是默默地做事,不在别人面前以英雄自居,竭力地隐蔽自己的英雄本色,甚至有时还有“学圃”“结帽”的兴趣,面临大事发生,往往会哭,表面看来,确有些庸碌无能,但是他都是胸有大志的,如在第三十四回,刘袁寄托在刘表处,久不骑马奔驰,“因此已身髀肉复生,亦不觉潜然流涕。”
刘表问起,他长吧到:“备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今久不骑,髀。日月蹉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看见髀肉复生,犹不觉潜然泪下,若是平常的人会那样吗?
第四,有政治家的手腕
鲁迅先生就曾指出地过:“欲望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这的“伪”就是说刘备的宽仁长厚、爱民下士有时显得不近情,不自然,好像有些做作;不全是由衷而发,内中可能包含更多的用意和心机。有句歇后语:“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
十分具体地说明了人们的这种感觉。鲁迅的原意,应是批评《三国志通俗演义》在塑造刘备这一形象上写得并不好,本想把刘备写成一个君子,但过分的渲染却把他写得虚伪了。
刘备能成功是与他既宣扬仁义道德而不又不所拘于仁义道德分不开的,也许有人根据这些事说他是奸雄、枭雄,甚或是“极枭雄”,但这又何妨,在群雄竞夺的乱世中,如果只是一名单纯的老实人,能最终成为皇帝吗?
小说中的刘备,虽然号称“皇叔”,但由于出身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早年丧父,曾经“贬席织履”为生,亲身体验过老百姓的困苦生活。因此,他比较能关心人民的疾苦,加之以他和关张的关系,符合封建社会中人民急难相救的风尚,所以他这一形象较为人民所称赞和喜欢。
刘备注重仁义道德,有着不平凡的政治才能,懂得“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因而 定出自己战略必须与曹操相反,即所谓“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志。”
因此,民间产生了较好的艺术效果:人民越是痛恨曹操,就越觉得刘备可爱。在这样的描写下,一个比较符合人民利益的“好皇帝”的典型形象就形成了。刘备形象,是作者依据历史创造的比较成功的人物形象,是一个人民比较喜欢的帝王形象,是一个时势所造的枭雄形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说,刘备是真正的政治家,是一个人民比较喜欢的帝王形象,是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枭雄。
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他的思想,性格及环境际遇所决定的,作为现实生活的典型概况――现实主义小说,其人物形象也应当如此,因此,当我们分析刘备这一人物形象时也应从刘备的思想、性格及其环境际遇来分析。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给人的印象好象是一个没有多大才能的人,但他竞能最后成为蜀国的皇帝,着实让人好些不解。
首先,他出贫寒之家,虽然口口声声称自己是宗皇成员,但谁都知道,他是编革席卖革鞋的,来自社会底层;其次,论智谋,好象也无特别之处,在未得孔明之前,他一直疲于奔命,得孔明之后,又好象成了孔明的傀儡,对孔明言听计从;再次,论武艺,书中写到他显示武艺的地方并不多,比较突出的是他和关、张三英战吕布,可惜三打一仍不能取胜;最后,带兵打仗的水平是人所共知的低,亲自打仗能取胜很少,最后一次是御驾亲征东关,以优势兵力却惨败在一个年青人手里,真令人叹息。
如此种种,刘备好象无可骄人之处,为何能耐群雄竞夺的乱世三分天下有其一呢?分析小说刘备的所作所为,我认为确有他成功的因素,刘备备似无能,实侧“有能”,有成为领袖政治家的能力。具体表现如下:
上一篇:为什么有些房东不愿意把房子出租给单身及单身群住,只租给家庭户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