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书法大字典》上的字为什么有的字大有的字小,有的字是白色有的是黑色?
书法,有的,黑字《中国书法大字典》上的字为什么有的字大有的字小,有的字是白色有的是黑色?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白有黑,黑的是墨迹,白的是碑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书法大字典,是一部大型工具书,汇集了从甲骨文、至近代书法家的各体书法单字,五千五百九十个字。
收录书迹达七万余种,包括各流派,各种变体,是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精品的汇编。
这部书由数十名专家、学者用了几年的时间编纂,过程繁琐,工程浩大,终于出版,让我们读者打开此书有种敬畏之心。
中国书法大字典,录入古代碑帖、丛帖、说文解字、说文新附、说文徐弦本、说文古籀补、说文古籀补补、以及流行的钟鼎拓本等资料。
涉及楷书二百三十余种,行书三百五十余种,草书三百八十余种,隶书二百七十余种,篆书一百二十余种。看到这些数字感觉震撼到我的灵魂。
中国书法大字典,采用所需书迹,直接剪辑、复制、扫描、照相后在放大一系列的工序。
这些工序,有的字放大,有的字缩小,是为排版后尽可能地把收录的字放在页面,黑底白字是拓本,白底黑字有墨迹本和拓本工艺不同。
带着问题看中国大字典说明对大字典的喜爱之情,探其究经,是想看到真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字大字小问题以荒字为例。大字典中文征明的《游虎丘诗》原作就是大字行书,全文共74个字,每字大如拳头。《王略帖赞》中的荒字,原作品尺寸为22.9x48.2cm整幅作品字很多,也字也很小。收录到《中华大字典》中时,为了体现原作品的大于小,故而大字典中也以大和小来区别 。
二。黑字和白字的问题以荀字为例。提问者提供的荀字为王羲之的《适生熙帖》,应该为是《适重熙帖》,疑是排版时错误。大家学习临摹的《适重熙帖》为黑底白字,编者在选取时,直接剪辑而成。书法家的作品是白底的,直接以黑字显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本人理解:那是因为“文本格式”不同。有的可能是别处截图而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首先,回答字有大小的问题
书法字典不同于一般的字典,不是为了解释字义的,而是为了集成字形图而存在的。所以它必须考虑其书法特性,是为了把一个字的不同写法集成在一起方便检索、对比和学习,那么就必须考虑字的大小。
因为大楷小楷的用笔特征都不同,如果把所有字印的一样大,那就失去了原字的味道,乃至大草小草书用笔也都不尽相同,所以必须要有大小的对比。
就如图中所示,黄庭坚的大字作品长枪大戟,如果印的太小,那么字的气势表达就有所不足。同样,小楷作品如果印的太大,笔画精细的韵味也会有所损减。小字贵在细节和韵味,大字贵在气势和精神,两者其实没有办法调和统一成同样大小。
其实书法的学习也是如此。比如小楷范本,就不能放大来写,一写整个字的表达就不对了。中楷和大楷可以适当放大或缩小一点,但也不宜过分。因为字的大小和其用笔乃至间架结构都是统一的,大小一变整个结构和用笔的内在逻辑就发生变化了,不可能按照原来的方式书写。
所以书法字典一定要按照原字的大小比例做统一调整,而且调整范围极有限。除非一些特大字可能缩的厉害一些,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否则都要尽可能地贴近原字大小,这是书法字典的基本集成原则,不能脱离书法的美学原理而随意变化。
2.字有黑有白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更简单了,因为书法字典只是集成的作用,所以原来是帖的,就是墨本的,就显示黑字。原本是碑拓本的,就显示黑底白字。
其实也有统一为白字或者黑字的书法字典。相比于大小而言,黑白倒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前提是做黑白转换时要做得比较仔细认真,保持原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字典中的字,是选原字,不能缩、放,如缩放字就变形了,失去字的原形态。所以有大有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