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那么多的谋士跑到了曹操那边,孙权当时怎么没想到多挖墙角,比如说司马懿?
孙权,名士,司马懿那么多的谋士跑到了曹操那边,孙权当时怎么没想到多挖墙角,比如说司马懿?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那么多的谋士跑到了曹操那边,孙权当时怎么没想到多挖墙角,比如说司马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孙权没有去挖曹操的墙角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六个原因:
第一、乡土观念与家族根基
古人的乡土意识都很重,要建功立业也是优先选择离家乡比较近的地方。但凡名士莫不出身于世家大族,这些家族在地方上颇具势力,家族所在地也是家族的根基所在,不能轻易搬迁。
比如司马懿的家族就在河内郡,司马家是河内的名门望族,家大业大,人口众多,若要将整个家族搬迁到江东那可是一个大工程。不但耗时耗力,对整个司马家的底蕴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名士们在举家南迁之前定然是三思而后行。
孙权想要招揽司马懿这样的中原名士在思想观念上就有一定的阻碍。
第二、名士们的后顾之忧
辅佐明主建功立业是每个谋士的理想。但是投靠一个赏识自己的主公却往往有着后顾之忧。
徐庶的家在曹操的地盘上但是自己却投了刘备。其结果就是曹操拿了徐庶的母亲威胁他,迫使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转而投靠曹操。
因此,家族扎根在中原的谋士们对前往江东往往心存忧虑。
司马家所在的河内也归属曹操管辖,如果司马懿去投了孙权,曹操必然故技重施。孙权和司马懿都看得到这一点,所以孙权不会去招揽,司马懿也不会去投靠。
第三、朝廷正统与割据政权
三国时期虽然汉室倾颓,但是人心依旧向汉。曹操虽然实际上已经是势力领导者,但是曹操是打出的旗号是迎奉天子,讨伐不臣。这就是大义所在。
江东政权虽然已经传了三代,可是毕竟不是正统。就连孙权自己也曾上表向曹魏称臣,既然如此,中原的名士何必去投靠现任主公的臣子呢?
因此大义名分也成为孙权招揽中原谋士的绊脚石。
第四、已事明主,何必他投
所谓忠臣不事二主,古代名士是非常爱惜羽毛的,如果沾染上不忠的污点对名声是非常大的打击。所以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他们不会另寻明主。
且不说孙权和曹操比起来怎么样,单说曹操。曹操是非常贤明的主公,他雄才大略,唯才是举,人才们在曹操旗下都能得到重用。就拿司马懿来说;司马懿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是曹魏继承人的亲信。后又转任军司马随侍曹操左右。
既然已经受到重用,那么为什么要做那背主的二臣呢?
因此曹操的唯才是举也成为了孙权挖墙脚的阻碍。
第五、山高路远,交通不便
古代不比现在,孙权不可能打个电话给司马懿问他愿不愿意来江东。需要派使者前往,并且不能派遣一个小吏前去。这会被名士们视作对他的侮辱。能请得动名士的必定自己身份也不低。这种人在江东是往往担任要职的,换句话说这种人在曹操那边也是挂得上号的。派遣这样的人去深入敌境挖墙脚,很可能会偷鸡不成失把米。
且不说派遣的使者能否劝说司马懿来投江东,甚至就连这位使者自己都可能一去不回。因为曹操不会放任孙权的这种行为,一旦发现使者的踪迹,不是扣押就是斩杀。
所以招揽的途径也限制了孙权对中原谋士的招揽。
第六、东吴多俊杰
孙权没有必要去中原招揽人才,东吴的人才就够用了。何况江东子弟兵的忠诚度更高。一个势力的政治蛋糕是有限的,江东本地的世家大族已经瓜分完毕,他们在朝堂上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他们的家族在民间经营地方、相互制衡。
孙权已经平衡了政权当中的各方势力。如果从中原招揽一个名士的话就要同时引入他的家族。这样就要从其他人的盘子里把蛋糕分出来。平白生出许多不稳定因素,也会让臣下对孙权这个主公生出怨恨。可以说去挖曹操的墙角是得不偿失的。
综上所述,孙权没有去挖曹操的墙角是因为中原名士们的乡土情结,家族观念,家国观念等主观因素还有交通不便、地域不同等客观因素,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孙权在人才需求上没有那么渴求。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已经解答了题主的疑惑。
欢迎留言讨论,更多精彩,关注@三维策论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谋士跑去哪边,主要是哪家更有优势,对自身更有利。
曹操虽携天子令诸候,还是汉室之名,对天下有识之士最具感召力。
曹营中诸多谋士,大多来自北方士族阶层,士族门阀观念极重。荀彧、荀攸来自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郭嘉是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程昱是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东阿)人,就连司马懿也是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另一方面曹操更是唯才是举,知能善用,不以自身好恶来取士,不以出身论英雄,不以其曾为敌所用而不耻,只以才能论高低,对许多名声有污但有才智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孙权据守长江下游南岸,广招贤才,聘求名士,诸葛瑾、鲁肃、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人被招至麾下,也是求贤若渴,但从这些名士来看,大多数也是江东豪俊。从这里也看出,孙权总的政策是以安定地方大族及宾旅寄寓之士之心,稳定江南局势为主。
我们可以看出,三国鼎立,虽都争取人才为己所用,盘踞的地理位置成为招揽人才的根本,都会尽可能的把自己掌控内的人才收入自己麾下。挖墙脚的话,不仅仅是挖一个人,而是要撬动他整个家族整体利益,难度很大效果不佳,很可能得不偿失,司马懿这类北方士族不可能为孙权所用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白切猪肉煮多久才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