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孩子教育要放任自流,不能管得太多,长大了自然就成材了”你怎么认为?为什么?
孩子,放任自流,家长有人说“孩子教育要放任自流,不能管得太多,长大了自然就成材了”你怎么认为?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悟空邀请!
我严重不同意这种看法。当然身边确有不少人有这样的说辞,一般有三类的家长。
1.最常见的是家长其实一直很重视学习,无奈孩子成绩不突出,这种说辞也算是给自已台阶下。
2.一种是显摆式的家长,由于孩子成绩很好,但是一直鼓吹自己根本不在乎,都是孩子努力的结果。这种人比较招人恨,但是也是可以理解的。
3.最后一种是出于经济和其它原因,无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条件,而自嘲的言语。
无论是出于哪种原因,我都不同意这样的看法。
一.目前社会极其的安定,父辈的爱拼才会赢的生意观已经没有环境。国家已经定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也在加快推进中。也许现在还有人在说搬砖好赚,但是这些很快都会被机器所替代,没有通过求学,获取相应的知识或掌握一门技术,孩子长大后将更为艰辛。
二.求学的过程是很辛苦的,但是同样也是培养孩子的韧性,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样的经历会让孩子受用一生,毕竟人生不可能是坦途。
大家如果有其它不同的看法请在下方留言。关注小康,和小康一同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长这样说,是混淆了教育要“放任自流”“长大自然成才”与“尊重个性,遵循教育规律,遵循成长规律”两个概念。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会导致以下后果:一是放任自流会让孩子付出较多的試错代价;二是放任自流会使家长错过教育的最佳时机
“放任自流”不是尊重个性和教育规律,不是科学的负责任的教育思想。真正尊重学生个性和教育规律、成长规律的教育应该是:
1.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促使孩子尽快成才。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家长要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及特长,充分挖掘孩子在某些方面的潜质。努力培养孩子成才。
2.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离不开父母引导帮助。
孩子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年龄不同,认知特点不同,在成长道路上,犯错误,跌跟头,在所难免。当孩子摔倒时,需要家长及时帮助、引导和纠偏,杜绝孩子再次在相同的地方摔跤。
3.尊重教育规律,家长要有教育耐心和执着。
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父母要给孩子充足的时间,不能急躁,不能粗暴。
4.抓住习惯养成时机,家长要严格要求。
家长要抓住习惯养成时机。如果错失时机会事倍功半。当然,家长严格要求的同时,也离不开适时地鼓励。
写在最后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既不能不管,又不能管死,要给孩子留下必要的成长空间。既要严管,坚持底线,还要宽松,灵活把握尺度。
我是老师,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愿与您探讨!如喜欢,请假关注并不吝点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回答楼主的问题。
导语:对待孩子,不能事事都管,过度干预,也不能放任不管,让他自由发展。养育孩子的过程,本就是父母学会如何放手的过程,孩子越长大,对我们的需要就越少。我们的养育挑战就要在两者之间找一个平衡,一方面,我们要养育、保护孩子,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让孩子自由地去探索和尝试,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的人。
1、教育孩子不能事事都管,过度干预会剥夺孩子的独立性。前阵子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说她现在特别苦恼,都不知道该怎么管教孩子了?她跟我说:“我的孩子以前很听我的话!叫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叫他理什么发型就理什么发型,买什么衣服他就穿什么衣服。现在是说一句他顶一句,真是气死人!”我这个朋友被我们几个好友号称“超能妈妈”,孩子出生后,她无微不至地照顾,事无巨细,只要有关孩子的事,她都特别紧张在意,当然也都帮孩子办得妥妥的。 孩子小一点的时候,真的什么都听妈妈的,小到吃喝拉撒睡,只要是妈妈说的都乖乖接受,可是现在孩子已经读小学4年级了,他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不甘心被妈妈驱使,想要为自己争取点自由,自然就会叛逆反抗。哲学家弗洛姆说过:“教育的对立面就是操纵,它处于对孩子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为人父母,总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所以无论对待孩子的大事还是小事,吃喝拉撒,生活中方方面面全部都要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进行,什么事都要管。家长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其实是剥夺了孩子动手的乐趣,既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也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实践的机会。家长总是不放心,什么事都要插一手,等于就是告诉孩子:“我不信任你,你是不行的。”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产生自我怀疑,然后想“既然我什么都做不好,那干脆不要做好了。”这就是包办式家长带孩子的后果。在这里,你的优秀没有成为他的灯塔,反而成了过大的压力,使他对于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想尝试。另外,家长事事都管,也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孩子是一个个体,不是家长的私有物品,他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尊,家长老是束缚孩子,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干,孩子就很容易和家长产生矛盾。
2、不要错把放任不管看做是“静等花开”。我认识一个妈妈,她和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她信奉自然无为的教育方式,认为不能管孩子太多,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利,让她自由生长。她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不要在意开花的时间,静等花开就好。所以在生活中,一切都按她女儿萌萌的喜好去做而不加以管束。 到朋友家玩耍,萌萌把朋友家的东西翻得乱七八糟,妈妈从不阻止孩子,朋友看着地上一片狼藉,嘴上不说,心里老大不爽。同样,萌萌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强行霸占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妈妈依然不管不顾任其胡闹,久而久之,小朋友们见到萌萌,便都避开不和她玩了。萌萌的种种自我行为,萌萌妈妈美其名曰说让萌萌“自然成长”。可是,这样的放任不管,会给孩子一种“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心理暗示,这样一来,就更加助长孩子肆无忌惮地任性下去。如果萌萌一直在这种放任不管的环境下成长,她往往会沉浸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一切以自我感受为中心,不知道顾及他人的体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成一个自私自我的人。 陪伴孩子成长不是放任不管,让孩子自由生长。很多家长对“静等花开”是一知半解,总认为只需要把种子往土里一扔,然后坐等着它开花就可以了,却不知“静等花开”前面还有一句“默默耕耘”,要想开出美丽的花,背后怎么少得了父母的辛勤浇水、施肥、翻土、拔草呢……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信息进入他的脑海,但是他还不知道加工提炼,孩子还没有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这全靠他注意力在哪里他就模仿什么。如果一个坏的现象进入到他的视野中,被他扑捉到了,如果他觉得好玩,他就会认可和模仿这种坏的行为。如果父母不及时纠正和指导,那么这种思想和行为,在孩子心里扎根了,就很难拔除。再者,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很迷茫,没有学习目标,更不知道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我们放任不管,任由孩子去自由发展,那么孩子就可能变的昏昏噩噩的度日,没有目标和方向。可能就把兴趣放到了没完没了的打游戏中去。
上一篇:金钱、健康、亲情、友情、爱情,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呢?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