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时候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却还是不这么做?
自己的,人生,怎么做为什么有时候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却还是不这么做?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有时候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却还是不这么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理智、感情往往不可能同步和一致。很多时候我们感情用事,失去理智,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如何事情要理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欲擒故纵的方法,慢慢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别人对自己没有威胁,装出一副笨笨的样子,厚积薄发,然后一鸣惊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要看什么事,有逆反心理也有其他原因,如果是写作别人提意见,小改小闹,可能就是太爱惜自己的文字,当时舍不得删反而会毁了文字,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怎样做,这只是理性的思维,却没有这样做,说明还没有一个能让自己改变的理由,还没有到达必须这样做的地步,行动才是关键,要改变一种东西,也不是说说就可以的,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侥幸➕惰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能意识到自己该怎么做说明相比之前做同类事情是有进步的;
其次,说明你的思维方式在改变,可以说是一种进步的体现;
最后,成年人的性格和思维习惯已经形成,所以想改变是需要一定过程的,思维习惯的改变要比惰性更难克服,因为很痛苦。所以,明明知道该怎么做还是不想去那么做,慢慢改变吧,别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个人做事,有自己的底线原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给自己找借口,懒惰,不愿意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懒,行动上的习惯让表里与内心不一至。二,心里的那个自我认知会强调,这有可能是个别事件呢?三,故意而为之,看看对方会有什么反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知可为而不为,可能与心态、状态和方法相关,我前几天在一篇文章中讨论过这个问题,如下:
《往后余生,请“三知”而后行》
《论语·公治长》记载: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意思是说,季文子每件事思考三次才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再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