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知道情商的重要性,但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呢?
情绪,自己的,情商知道情商的重要性,但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脸要笑
嘴要甜
腰要弯
手脚勤快,
悠闲自得、不计得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6个步骤提升你的情商
知乎上曾有这么一个高赞答案:
“有这么一种人,
从小到大一生顺遂,
家境好,学习好,心地好,
工作好,待遇好,人也好,
所以他的善良、热情、正直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情商高,与其说他照顾别人,不如说是对自己的要求。
还有一种人,
有明显的天生弱势,
从小到大波折不断,
但最终成为成功者,
这时他展现出的生存智慧、宽容平和,
便更有魅力了。
情商高,与其说是体贴他人,不如说是自己的求生之道。
我们的文化太强调容忍了,但高情商才不是容忍。
很多婆婆劝媳妇说进入了婚姻,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装作没事让它过去?
装一次没事,会过去。但你装三次五次十次八次,你就再也没有兴趣去追究它了。
等憋在心里的气越沉越深,两个人之间的裂痕也产生了。
婚姻里过度推崇容忍,想说的话强忍着不说,长此以往,会让夫妻关系变冷淡,甚至会让我们失去对生命的热情。
因为你会觉得,两夫妻一辈子不就这样了,活着无非如此。
高情商的人具备辨别和管理自身及他人情绪的能力,有3个非常重要的技能:认识情绪,利用情绪和管理情绪的能力。我们不仅能和他人共情,还能和自己共情,通过了解自己的情绪来源,才能免受情绪的折磨,悲欢喜乐也不会强加于人,所以蔡康永说:“高情商不是迎合和容忍,而是可以好好和自己相处,同时也能把别人放在心上。”
我们总是希望身边有这样一个懂我们的高情商朋友,在我们情绪失控的也能找到寄托,但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成为这样一个内心温柔的人。
心理学大师卡伦·霍尼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提到:
“所有人只要还活着就有改变自己,甚至是彻底改头换面的可能性,并非只有孩童才具有可塑性。”
情商同样如此,它是一种可以通过刻意练习,逐渐形成的能力,甚至到最后能不假思索就运用这个技能。就像我们学习驾照一样,不用多久就不会再想“噢,我马上要降档了”,而是,就这么做了。
01
承认你的情绪
我们的大脑中有两套对立的脑系统,一个是理性脑,另外一个是情绪脑。大量实验表明,人类大脑控制情绪的部位发生破坏,将很难做出理性的决定。
1982年一位叫做埃利奥特的病人做了一次脑部手术,医生在他的大脑皮层靠近额叶的地方切除了一小块肿瘤,手术非常成功,从智商测试来看,基本没受什么影响,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像类似于:中午到哪里吃饭?写信是用蓝色的笔还是用黑色的?这类简单问题,埃利奥特却需要几个小时来做出判断。
我们需要尊重、珍惜情绪,不管感受是很棒还是糟糕,都不要遮遮掩掩,尝试和朋友、和家人谈谈我们的真实感受,就会不一样。
02
分辨和分析情绪
兴许从小时候的“不许哭”开始,我们就在被教导收起自己的负面情绪会更讨喜,成长经历中这个过程被强化了无数遍,因而大多数成年人在面对更为复杂的情绪时常常不能表达清楚,后续的处理自然也就是简单粗暴。
事实上,关于情绪的词汇,多达170+,甚至更多,而每一种情绪都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情绪颗粒度,指的就是区别并识别自己具体感受的能力,情绪颗粒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情商的高低。
推荐一本小书——《心情词典》,让我们在觉察、承认自己情绪之后,可以尝试找出和自己情绪相贴切的词汇对其描述,为情绪命名。
03
接受和理解情绪
为什么在祝福的时候我们会说“祝你远离悲伤,永远开心”,那是因为我们认可开心、快乐是是“好”的情绪,悲伤、恐惧是“坏”的情绪。
但事实上,情绪本无好坏之分,我们需要的只是接受和理解它。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将“悲伤”从生命中剔除呢,这只是我们赋予某个人或者某件事的诠释。
恐惧有用吗?它可以挽救生命!
201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比较精神变态者和健康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面孔时的反应。电脑中会出现令人恐惧的面孔,被实验者可以使用操纵杆推动或拉动图片以放大或缩小。健康的参与者倾向于将图片推开。而精神变态的参与者根本没有试图避免威胁性的面孔。
这种回应方式与他们的侵略程度有关。因此,无所畏惧也可能意味着冷漠!
过去,你会觉得负面情绪的体验很差,因为它们感觉不好,并且认为它们没有用或危险。但是它们实际上非常有用且健康!恐惧是我们值得信赖的警报系统;愤怒点燃了“大火”以揭露不公正现象;悲伤向我们展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千变万化是心情,喜怒哀乐才是生活。
04
反思自己的情绪并思考来源
无论是悲伤还是快乐,把自己的情绪用各种方式写下来,才会对自己的情绪日渐熟悉,并诚实的面对,面对之后,才可能安放。才能减少一次对自己的隐瞒或撒谎。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很多有趣的实验,发现,人类对已经完成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念念不忘,这种现象,心理学上被称为契可尼效应。大脑追求闭环,一件事情戛然而止,大脑无法忍受,因此会反复强化它,直到处理完成。
詹姆斯·彭尼贝克在《书写的疗愈力量》中提到,表露自己是人的基本需要。隐藏秘密、沉默不语会加剧你的内心焦虑和生理压力,而写下经历或感受可以帮助释放并碰触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和感受,有利于提升总体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当我们开始观察、记录自己情绪的时候,就有时间积极思考情绪。有时,即使是思考情绪的来源,就足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05
处理自己的情绪
找到那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方法,去处理好自身情绪,可以通过书写让情绪分离,以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事实上,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进一步的理解、反思情绪,改变现有的状态,比如《情绪的语言》《非暴力沟通》……或者与人交谈,找到情绪的突破口,不要忘了,我们的大脑一直存在契可尼效应,让他背负的东西少一点。
06
应对他们的情绪
当我们能处理自己的情绪,并逐渐得心应手时,也会发现,对于他人的情绪,也会越来越容易应对,因为此时我们已经对情绪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