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朱棣起兵时,朱元璋曾留三十万大军,为啥朱允炆到死都没用?
朱元璋,云南,家军朱棣起兵时,朱元璋曾留三十万大军,为啥朱允炆到死都没用?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支王牌部队,实在不好参与“叔侄两人夺皇权”,建文帝也很难调回去
沐晟的部队,好不容易把刀干孟叛乱平了,后来才发现,靖难之役,侄子建文帝干不过叔叔朱棣了,这怎么整?
沐晟很矛盾,这都是老朱家的事,自己主动跑上去算啥?去了又帮谁?帮助建文帝,打败朱棣是很难的了,因为朱棣已经起势了,建文帝会大概率地败给朱棣,如果那样,自己这一脉就全搭进去了。
如果帮助朱棣,就算胜了,也会被万人唾骂。
于是,最好的策略就是按兵不动。一句“边关要紧”,谁能奈何?本来,人家老朱家的事情,自己方不好参与,所以,索性装作“路远不知道”,一切都OK了。
事实证明,沐晟的“做好本职工作”是对的,去主动参与皇权争夺,那样会失去很多。
也就是说,建文帝早期是不愿意调这支边防部队回去的,后来,就算自己想调这支部队回去,也很难调回去,因为理由太多了。
朱棣上位后,对于沐晟还是很重视,对于沐王府那是相当可以。
(建文帝剧照)
建文帝还是嫩了些,干不过自己老谋深算的叔叔。云南那支部队,虽然实力不错,但建文帝基本用不上,因为:一是路太远;二是人家是边防军,撤回来不合适;三是人家有着各种理由留守,没有主动过来帮忙的意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目所说的王牌军队是指在云南的沐家军。在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的时候,唯独对云南的沐英没有下手,这是因为,沐英是真心拥护朝廷。
之所以这样说,还要从沐英小的时候说起,沐英逃难遇见朱元璋,被朱元璋收为义子,当时朱元璋与马皇后还没有子嗣,所以对待沐英非常好,视如己出,岁改名为朱沐英。
云南沐王府
自此朱沐英一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取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成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同时,朱沐英与太子朱标关系非常要好,在朱标去世的时候,朱沐英悲伤而咳血,马皇后深受感动,自此更加信任朱沐英。而朱沐英也以自己的忠诚回报着朱元璋,由于其兢兢业业,苦心经营,长期保持了云南的稳定和发展,为巩固明朝的边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如果朱允炆要调动沐家军来抵抗朱棣当然可行,但为何朱允炆没有调动这支力量呢?
影视剧中的朱允炆
朱允炆不会那么傻,有王牌军而不用,之所以没有用,是因为后来想调动的时候为时已晚,远水已解决不了近渴,即便诏令发到沐府,等沐府派兵前来估计南京也已陷落。
影视剧中的朱棣
在朱允炆和朱棣之间的战争中,一开始双方互有胜负,在一段时间朝廷的军队占据上风,但后期因用人不当,导致军队的大面积溃败,虽然朱棣取得了胜利,但是其损失也非常严重,何况朝廷的物资保障、兵源补寄等上占据着相当优势,也许正是因为此原因,朱允炆没有调动云南沐家军。
朱棣之所以能够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还是因为朝廷内部一个内臣告密,说南京空虚可图,所以其改变战略,曲线南下,最终攻破南京,夺得皇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熟悉中国历史的小伙伴们可能都清楚,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出生于元末贫苦百姓之家,祖上十八代都是贫民,后来起兵反元,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战场并战胜了诸如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等地方大佬,最终一统天下。
按照历朝历代的政治法则,天下太平后,为了防止武将造反,作为开国皇帝往往会卸磨杀驴,朱元璋显然不能免俗,他将给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徐达、汤和、常遇春等人纷纷解除兵权,在文的方面朱元璋为明帝国制定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废除了宰相制度,巩固了皇权,使得明王朝在他的手中富强。
关于死后接班人的问题,朱元璋也是煞费苦心,他总结出了历朝历代储位斗争的经验教训,决定立嫡长子朱标为太子。册立朱标为太子后,朱元璋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培养太子身上,每次有朝政之事必先让太子过目,然后再做出指导意见,朱标是一位性格仁慈的太子,这令朱元璋十分满意。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太子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离开了人世,朱元璋瞬间失了方寸,不知道应该立谁为储君。
朱标死后,朱元璋所青睐的储君是燕王朱棣和长孙朱允炆(朱标的儿子),朱元璋经过惨烈思想斗争决定立自己的长孙朱允炆,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之后,朱元璋总算松了口气,他对朱允炆说:“我已经替你把威胁你皇权的人都杀了,你可以坐稳皇位了”。虽然朱元璋说这段话时面露轻松,但是朱允炆丝毫没有感觉到轻松,他疑惑地将目光扫向爷爷朱元璋,问道:“如果我的叔叔造反,我应该如何呢?”朱元璋听后竟然一时语塞。
说到这里,我们要明确一点,明初采取西周的分封制,就是让皇帝的儿子当将军保卫中央,但是虽然保卫了明朝廷,也对中央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1399年),一代传奇皇帝溘然长逝,享年71岁,他死后仅仅两个月的时间,燕王朱棣就在北平(今北京)打起了“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造反。说到清君侧,非常搞笑,它的字面意思是朝中有奸臣,我要清除朝中的奸臣,保卫京师!这充分说明朱棣的不自信啊,因为谁是奸臣谁自己清楚,史称朱棣发动的这场战争是“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爆发后,朱允炆因为是站在正义的一方,他并没有慌张,而是动用朱元璋给他留下的唯一的老将耿炳文,可惜耿炳文总是按兵不动,朱允炆年轻气盛看见朱棣来了,他连忙撤换了老将军耿炳文换上了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
按理说虎父无犬子吧,李文忠是洪武朝数一数二的将军,派遣他的儿子李景隆也是明智之举啊,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李景隆非但不是军事天才,反而是一名军事白痴,他将朱允炆给他的六十万大军都搞死了。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率军直达南京,朱允炆结局不详,说到这里,你可能不解地问道:朱元璋这样一个伟大的君主,应该有所预料朱棣会造反,他就没有给朱允炆留下能征惯战且富有忠心之臣吗?
上一篇:当一个人陷入困境和恶循环时,面对经济和生活问题如何摆脱和自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