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手握十万大军,控制中国一半疆土,韩信为何对刘邦言听计从?
刘邦,韩信,项羽手握十万大军,控制中国一半疆土,韩信为何对刘邦言听计从?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千古第一战神却出自出淮阴乡间一个贫穷没落家庭。甚至家破人亡,生计都难以为计,几乎活活饿死在家乡。这样一个出身的人,后来却无师自通地成为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被拜将封王。手握天下一半兵力,控制中国一半疆土,风光无限。然而这样一位兵强、将广,控制一半疆土的战神,为何对刘邦言听计从呢?我认为:
一:过于看中刘邦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认为刘备于己有再造之功。生是刘家人,死是刘家鬼。
韩信出道前出身底层,非常贫寒,时常受人欺凌,但他却熟读兵书,胸怀大志。他先投入项羽军中思谋发展,发现根本没有施展才华的可能,改投刘邦阵营,依然得不到重用,便有了易主的逃跑想法。幸好萧和坚信他是一个旷世奇才并连夜将他追回。并极力向刘邦举荐,在被韩信惊人的军事才能折服下,拜韩信为大将军统领三军。
韩信在前半生无数次挫折失败的灰暗人生中,最终得到汉王刘邦的极大信任和重用。让其才华得到发挥.人格得到尊重,刘邦对他有再生之恩也不为过。韩信也投桃报李,没让刘邦失望。
二:韩信因成长环境和交往能力所限,始终处于个人单干状态,没能形成自己的政治军事团队
韩信出身寒门,一直处于独来独往中哀叹自己一身谋略无用武之地!这同刘邦有着本质区别和差异!
虽然到后期手握二十万重兵,却依然数次被刘邦轻易调走。这充分说明他毫无权谋韬略.笼络驭人能力,只会一味帐前调兵遣将,缺乏最基本的人格魅力和个人威信。既无个人凝聚力,又无团队号召力。缺乏洞察人性的能力!
三:不了解险恶的社会人性,缺乏基本社会情商!
韩信与纵横江湖半生的刘邦相比,他就只一个幼儿园小朋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一点小恩小惠,他就感激涕零引为知己,穷极能力智慧,将生死置之度外。一个虚假的爵位,他就忘乎所已,毫不怀疑刘邦封赏的背后意思。老辣世故的高祖刘邦不愧为驭人高手,天下各路豪杰都玩弄于股掌,把韩信这个政治小白根本不用放在眼里。
四:韩信在某些方面有重大人格缺陷,在政治上胸无大志
韩信兵谋无敌,但在政治谋略上形同白痴。可以说韩信对刘邦的言听既从,是愚忠表现。既然汉家天下多半由我韩信打下,为何不能成王称帝呢?手握重兵,占据一半疆域,却无三分天下,自立为王的胸怀格局。
他只看到刘邦答应封他为齐王,却看不穿刘邦、张良、萧后三人背后的阴谋和对他利用:要求韩信立刻出兵,共同夹击项羽。韩信却乐在其中,认为刘邦真的仁慈义气!
项羽派武涉来游说韩信,并建议他“反汉与楚连和,叁分天下王之。”分析入木三分,这确实真是个绝佳的机会。
但是,韩信断然拒绝并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韩信虽然政治上很不成熟,但不失为一个仁慈性情明君的坯子。此时理应坐山观虎斗,然后黄雀在后一统天下。不仅可免兔死狗烹的悲惨结局,还能名留千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方面,韩信从来没有对刘邦“言听计从”,其实韩信一直不是一个纯臣,对刘邦有小心眼,不够忠诚。
另一方面,韩信之所以没有造反,是因为从头到尾,实力都不支持他造反。
一来,汉王与他是主从关系,道义上,刘邦是他的主公
二来,韩信的兵是刘邦给的
三来,韩信的后勤是萧何供应的
四来,韩信麾下的武将,是刘邦的人
刘邦三次夺取韩信的兵权,都轻而易举
一个连兵权都抓不稳的人,还特么造反,这不是搞笑么?
最后,明明没有实力和刘邦较劲,跳不出刘邦的五指山,却还要作死,最后可不就死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忠诚!刘邦会笼络人心!在韩信最低谷的时候是刘邦重用他的(韩信之前在项羽那边郁郁不得志,直到萧何月下追韩信,才有了韩信后来的用武之地,本来韩信就胸怀大志,对于这种知遇之恩不敢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韩信达到控制一半疆土的时候,是在他已经做了假齐王的那段时间。那时韩信拥兵是不止十万的,总兵约三十万,是刘邦和项羽的总和,刘邦是二十万,项羽是十万。
为何当时那么强大的韩信会对刘邦言听计从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刘邦的手段
刘邦对有才之人从来都是解衣推食,有功必赏。比如他答应韩王信收复了韩地,就把韩国赏给韩王信,说到做到。他答应陈平如果范增被弄死,就把四万金赏给陈平,结果也做到了。这就是刘邦的手段之一,韩信身为一个臣子,自然是希望有这么一个领导带着他。
二,项羽的蔑视
韩信之前在项羽军中不受重用,不管其他人如何的推荐,项羽从来都是瞧不起他。为了一雪前耻,韩信也得消灭项羽来出出气,证明自己。
三,韩信的志向
韩信志向中等,不低也不高。你让他去当一个普通百姓,他做不到,你让他去做一个真正的领导,他也不愿意。他只想在一个好的领导下干他最喜欢做的活,此活就是统军征战四方,发挥他的才能。
所以,韩信在楚汉战争期间,必然不会谋反。他对手下呼风唤雨,对刘邦也得言听计从。
上一篇:努力就会成功,成功就自由,自由就有钱,是这样的吗?你认为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