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手握十万大军,控制中国一半疆土,韩信为何对刘邦言听计从?
刘邦,韩信,项羽手握十万大军,控制中国一半疆土,韩信为何对刘邦言听计从?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邦能打败项羽,汉初三杰功不可没。萧何掌后勤,韩信掌军事,张良掌谋划,都是刘邦的最好辅助。张良和萧何也都对刘邦忠心耿耿,但只有韩信除外,因此刘邦对韩信也有所提防,自然韩信无法造反成功。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韩信的兵到底是谁的?答案毋庸置疑,士兵是刘邦的,从韩信带兵出汉中起到多番的南征北伐,韩信带的士兵都是刘邦的兵。韩信手下的士兵效忠的人是刘邦,还有刘邦也在军队中安插了自己的心腹亲信,比如夏侯婴。
同时,自古以来,忠义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准则。如果韩信背叛了刘邦,那他会被世人感到不耻,再说韩信是多么自傲,既然他已经答应臣服刘邦了,自然而然会做到。这也是后来韩信尾大不掉,但始终不敢反叛刘邦的原因,因为没有刘邦,就没有那个出色的兵仙韩信,是刘邦给与韩信一个大舞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是个出色的军人,玩政治有点嫩。刘邦是个政治老手,玩阴谋把韩信搞定。刘邦听了陈平的伪游云梦的计谋,不费吹灰之力把韩信拿下,夺了兵权,直接杀怕引起暴乱,没有杀。贬职,但是威胁一直在,最后让媳妇找理由给弄死了。厉不厉害不是说你杀了多少人,抢了多少地盘,死的不明不白有点冤枉。韩信对刘邦言听计从?还被刘邦杀了,难怪都说刘邦是小人。小人成了皇帝,成王败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为什么对刘邦言听计从?这得从韩信的自身经历和性格说起。韩信的想法跟今天在座的大多数人差不多,讲究情义,知恩图报。试想如果你在最落魄的时候有个人帮了你一把,供你吃喝还给你钱花,还把你安排到自己的公司做了高管,你是不是也会从此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会不会也会选择不顾一切的相信他?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还会对这个人心存怀疑,还会觉得这个帮你的人会要你命,那你真的是够腹黑的,跟曹操有的一比。可以韩信没有曹操那么多疑的性格,在蒯彻和武涉的各种游说下,韩信都不相信刘邦会害自己。韩信的想法很简单,老板对我有知遇之恩,是他提拔了我我才有机会一展平生所学,所以我只要努力工作就行了,我相信老板能在我啥也不是的时候重用我,也就自然相信他不会在看到我努力工作干出成绩了却要杀害我,这没道理的。所以韩信选择相信自己的认识,选择相信刘邦的为人而拒绝了武涉和蒯彻的建议。从最后的萧何诱骗他进宫来看,韩信对那些于他有恩的人是根本没有防备心的,可以说是十分的信任。直到最后被吕后拿下才说了一句悔不听蒯彻之言。可见韩信之所以对刘邦言听计从并不是因为没有造反的能力,而是没有那份心而已。可以说韩信的死给后世多少兵家甚至文臣提了个醒。一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让后世多少兵家心里恐惧?司马懿不就是怕了这一点吗,用刘禹锡的一首诗来说“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教后世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来做个比喻就明白了。
刘邦=董事长,持有总公司80%股份。
张良=公司策划总监,持有少数股份。
韩信=子公司聘请的总经理,没有股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几乎为大汉王朝打下了半壁山河。彭城之战后,统帅汉军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被刘邦封为齐王。
韩信率军席卷齐国,在潍水之战大破龙且的二十万楚军,平定齐国。齐国从春秋就是富庶之地,韩信占领齐国后,成为楚汉战争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项羽的部下武涉对韩信说:“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韩信的部下蒯通也对韩信说过:“当今两主之命具於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
这两个人都是劝说韩信脱离刘邦,与刘邦、项羽形成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但是韩信都没有同意,依然效力于刘邦,帮助刘邦击败项羽,灭亡楚国。
韩信据有天下富足之地,各方成败握于其手,他为什么还愿意对刘邦言听计从呢?
首先,韩信并没有自己的势力,他是一个能从十到万,但不是能从零到一的人才
天下的人千千万,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舞台。有些人适合创业,有些人可以借助别人的平台,发出耀眼的光芒。
上一篇:努力就会成功,成功就自由,自由就有钱,是这样的吗?你认为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