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手握十万大军,控制一半疆土,韩信为何对刘邦言听计从?
刘邦,韩信,项羽手握十万大军,控制一半疆土,韩信为何对刘邦言听计从?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韩信面临的环境,与王陵差不多,甚至还没有王陵好,王陵已经占据了南阳,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势力了。
作为同样出自泗水郡的韩信,周围的势力群体,都倒向了刘邦,他还怎么来培植自己的势力呢。没有效忠于自己的势力集团,靠什么与刘邦、项羽争呢?
刘邦的知遇之恩,让韩信获得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韩信被称为“国士无双”,国士讲究的是“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君”,为了报答君主,可以舍弃自己的性命。
古代能够被称为国士的寥寥几人而已。韩信之所以能被称为“国士”,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誓不叛汉”。
武涉劝他的时候,韩信说:“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
蒯通劝他的时候,韩信同样说:“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说明韩信自始至终,都十分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拜他为上将军,听从他的计策,给他独自领兵,建立功业的机会。
韩信认为,如果没有刘邦的施予,他可能一辈子都碌碌无为,流落乡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混混欺辱,所以他不愿意背叛刘邦。
韩信掌控的齐国,说白了始终还是刘邦的齐国
蒯通说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向以报,此所谓功无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韩信打下了魏国、赵国、代国,降服了燕国,平定了齐国,掌控了北方的天下,其实真是这样吗?
韩信真的有这些地方的掌控权吗?魏国打下之后,很快被刘邦管辖。平定赵国之后,韩信请立张耳为赵王,为什么是张耳,不是他自己呢。
因为韩信知道,赵王的人选,刘邦心目中的人选就是张耳,而且张耳也曾经担任赵相,更有能力管辖赵国,张耳与刘邦的关系,让刘邦更加放心。
韩信平定齐国之后,自己就有点飘了,觉得自己功劳很大了,这齐国挺好的,是不是可以搏一把,自己当个齐国过过瘾啊!
当然韩信也有试探刘邦的意思,看在刘邦心里他值多少钱,结果他想要个代理齐王,刘邦直接给他转正了。
如果刘邦不想让韩信当这个齐王,刘邦就拿韩信没有办法了么?根本不是,此时韩信账下的大将是谁呢,是曹参和灌婴。
而且韩信一路从关中,打到齐地,曹参一直都是他的次将。刘邦两夺韩信的大军,为什么那么顺利,因为里面有自己人啊!
如果说把平定魏国、赵国、齐国的功劳分成十份,韩信占六成,曹参和灌婴至少能占到四成。
有这两位对刘邦忠心耿耿的将领在韩信手底下,韩信打下多大的土地,其掌控者都是刘邦,韩信都很难完全说了算。
最后,韩信属下有多少真正忠心于他的人呢?
蒯通这个大忽悠,为韩信一顿规划,“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彊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向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认为从燕、赵出兵,既可以抑制刘邦,又能遏制项羽,成就鼎足之势。但是这恐怕是一厢情愿了,前面说过,韩信部将有两个刘邦的卧底,韩信要是敢叛变,分分钟成为光杆司令了。
再说蒯通说的燕国、赵国,赵国是韩信打下来的不假,但是身为刘邦好兄弟的赵王张耳,如果韩信要背叛刘邦,还会跟着韩信混吗?
恐怕是肯定不会了,张耳能重回赵地,心里最感激的肯定第一个是刘邦,因为正是刘邦对他的保护,他才从陈余的刀下逃了出来。
至于燕国的臧荼,不过是一个哪边强大,就倒向哪边的墙头草,打死韩信都不会觉得他能成为自己的助力。
把韩信手里能拿出的牌挨个数一遍,能对他忠心耿耿的,恐怕就是李左车了。给他出主意的蒯通,都未必是对他忠心耿耿的,蒯通也就是过把嘴瘾,搏一搏看能不能成为一方诸侯的谋主。
总的来说,韩信对刘邦言听计从,始终不肯背叛的根本原因是实力不够,背叛的风险大过了最终收益。另外刘邦对他的知遇之恩,也坚定了他“誓不叛汉”的决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是秦末汉初大时代下的一个迷:自古战神数以十计,唯有韩信至今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大多数战神文韬武略,要么出身名门父子相传,要么拜名师相授。而韩信却既非将帅名门之后,又无名师传援兵书战策密籍。
千古第一战神却出自出淮阴乡间一个贫穷没落家庭。甚至家破人亡,生计都难以为计,几乎活活饿死在家乡。这样一个出身的人,后来却无师自通地成为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被拜将封王。手握天下一半兵力,控制中国一半疆土,风光无限。然而这样一位兵强、将广,控制一半疆土的战神,为何对刘邦言听计从呢?我认为:
一:过于看中刘邦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认为刘备于己有再造之功。生是刘家人,死是刘家鬼。
韩信出道前出身底层,非常贫寒,时常受人欺凌,但他却熟读兵书,胸怀大志。他先投入项羽军中思谋发展,发现根本没有施展才华的可能,改投刘邦阵营,依然得不到重用,便有了易主的逃跑想法。幸好萧和坚信他是一个旷世奇才并连夜将他追回。并极力向刘邦举荐,在被韩信惊人的军事才能折服下,拜韩信为大将军统领三军。
韩信在前半生无数次挫折失败的灰暗人生中,最终得到汉王刘邦的极大信任和重用。让其才华得到发挥.人格得到尊重,刘邦对他有再生之恩也不为过。韩信也投桃报李,没让刘邦失望。
二:韩信因成长环境和交往能力所限,始终处于个人单干状态,没能形成自己的政治军事团队
韩信出身寒门,一直处于独来独往中哀叹自己一身谋略无用武之地!这同刘邦有着本质区别和差异!
虽然到后期手握二十万重兵,却依然数次被刘邦轻易调走。这充分说明他毫无权谋韬略.笼络驭人能力,只会一味帐前调兵遣将,缺乏最基本的人格魅力和个人威信。既无个人凝聚力,又无团队号召力。缺乏洞察人性的能力!
三:不了解险恶的社会人性,缺乏基本社会情商!
韩信与纵横江湖半生的刘邦相比,他就只一个幼儿园小朋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一点小恩小惠,他就感激涕零引为知己,穷极能力智慧,将生死置之度外。一个虚假的爵位,他就忘乎所已,毫不怀疑刘邦封赏的背后意思。老辣世故的高祖刘邦不愧为驭人高手,天下各路豪杰都玩弄于股掌,把韩信这个政治小白根本不用放在眼里。
上一篇:有没有自学会计好点的app?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