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广西种植原料蔗,有哪些品种最值得推荐?
甘蔗,糖业,广西在广西种植原料蔗,有哪些品种最值得推荐?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 / 8 吨/年?人相差10-20倍;制糖煤耗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以上,制糖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澳大利亚从1979年开始就实现了收获机械化,巴西、古巴的机械化收获率分别达到50%和72%,而我国仍处于手工收获阶段,吨蔗收获费用35-40元,占甘蔗售价的1/4,收获支出是实行机械化收获的6.7倍,甘蔗成本占制糖总成本的比例高达75%,比其他主产国高出10个百分点。 四是企业的财务费用过高。我国80年代后期建的糖厂,由于资本金不足,基本上是靠银行贷款修建,负债率一般都在80%以上。至1998年底,制糖行业资产负债率达87.84%,其中资产负债率高于80%的企业占46%,高于120%的占14%,而国外糖厂均在50%以下。因此,我国许多糖厂平均吨糖的财务费用在200元以上,1995-1999年制糖企业累计亏损额近100亿元,此后经结构调整,行业总体效益有所回升,2000/01榨季全国食糖企业实现利润19亿元。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我国制糖成本偏高。巴西、澳大利亚和泰国是世界上三大蔗糖出口国,原糖成本分别为6.5美分/磅、7美分/磅、8.5美分/磅,折合为白糖为人民币1264-1652元/吨。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制糖成本在2700元/吨左右(甜菜糖在3000元左右)。 三、蔗糖业发展的市场前景 (一)国内市场需求 食糖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既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现为世界第五大食糖消费国,但人均消费水平仅6.7公斤,相比之下,世界平均水平为21.66公斤,亚洲为24公斤,发达国家甚至高达50-60公斤。食糖消费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糖精超量超范围的滥用。据统计,我国糖精年内销量达到1万吨左右,按400-500倍的甜度当量计算,相当于400-500万吨食糖。如果加上1995-1999年年均770万吨食糖产量,“九五”期间我国糖的年消费量相当于1170-1270万吨,人均消费甜味品实际已达到10公斤。200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到2010年我国人均年食糖摄入量为9公斤,加上工业用糖,全年食糖消费总量预计为1400万吨,若进口承诺195万吨成为现实的进口量,则国内食糖产量应达到1200万吨以上。因此,今后十年如能有效禁止糖精的使用,则我国食糖生产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国际市场供需关系 据国际有关糖业机构预测,2001/2002年度世界食糖产量为1.319亿吨,较2000/2001的1.293亿吨增加260万吨;消费量为1.325亿吨,同比增210万吨;预计库存量5990万吨,同比增40万吨,为历史最高记录,库存/消费比为46%,远大于27%的正常水平。国际糖价在2001/02榨季糖价下跌27%的基础上,预计2002/03年将继续下跌7%,国际原糖价格可能在每磅6美分左右。按照20%配额内关税(到2004年降至15%),当国际市场原糖价格8美分/磅时,每吨原糖进口加工为白糖的生产成本折合人民币约为3000元(17%的增值税、运距最短的泰国到我国每吨糖运费17美元、7%的损耗、贷款利息、装卸费等),价格每上涨或下降1美分,每吨进口糖生产成本变化300元。因此,在国际原糖价格6美分/磅时,每吨进口原糖加工为白糖后的生产成本为2400元,比国内价格低200-300元,预计配额内食糖数量可能变为现实的进口量,约占我国食糖消费总量的15%。
4 / 8 (三)我国蔗糖业发展潜力 从我国甘蔗生产和其他农产品的竞争力比较来看,1991-1997年甘蔗的比较优势度稳定在0.84-0.91之间,比其他农产品生产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同时资源配置效率有所上升,生产的社会净效益从1991年的0.34元/公斤增加到1997年的0.86元/公斤。从有效保护率看,中国农产品的有效保护率1993年得到普遍提高,到1997年多数处于正保护状态,但甘蔗仍处于负保护,有效保护率一般为-71%--88%,意味着甘蔗的潜在国际竞争力将随着有效保护的提高而增强,甘蔗与其他农产品相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我国甘蔗生产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应用优良品种,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制糖企业通过体制改革,减员增效,提高管理水平,可望使我国在2010年甘蔗单产达到每公顷75吨以上,产糖率达到13.3-14.0%,吨糖耗蔗量下降到7.5吨,则保持现有栽培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年产蔗糖可达1034万吨,加上甜菜糖150-170万吨,则可满足国内需求。我国原料蔗收购费用占吨糖成本的70%以上,每吨甘蔗的农业成本为140至150元(包括蔗种、种植、肥料、砍蔗人工费等)。如果甘蔗单产能够提高到75吨/公顷,每吨蔗的农业成本可以降到117至125元,农民承受甘蔗降价的能力将大大增强,甘蔗收购价格可以降至每吨150元左右,食糖含税生产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吨2500-2600元,则通过发展国内生产替代进口的可能性增大,我国食糖供求的回旋空间就更大。所以从动态看,我国糖业正处于一个复苏和即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糖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我国糖业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与传统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四、蔗糖业发展策略 (一)加强甘蔗优势区域规划和建设 优势产区规划和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化体制改革、调整糖业结构和优化糖料生产布局,改善生产条件,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动力,加快良种培育和技术引进步伐,提高糖料种植的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和配套保障职能,利用WTO的有利规则,增强我国食糖的竞争力。 优势产区的选建原则是形成相对稳定的连片规模化生产带,在今后十年仍是我国糖料生产的主产区,并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优势产区中的制糖企业经过了改组改制,今后五年有可能通过兼并形成大的企业集团;制糖企业布局合理,原料生产、收获、加工、销售各环节有机衔接、功能完备、运行高效;区域内以县为单位近四年来甘蔗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甘蔗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大于3。 根据以上原则,国家初步选定桂中南、滇西南和粤西为全国的甘蔗优势区域,涉及甘蔗总面积约1000万亩,占全国甘蔗面积的55%左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建设内容,一是改水治旱:加强原料区治旱工程建设,主要是田间沟渠配套、节水灌溉设施;二是良种工程建设:主要是国家、地方的育种基地、示范工程、质量标准、良种繁育、产业化建设,形成育、繁、推、销一体化的良种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三是发展中介组织,提高服务功能:主要是发展农、工、贸、信息服务的各种中介组织,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技、土肥、植保和农机
5 / 8 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通过优势产区的建设和带动作用,到2007年,全国甘蔗平均亩产由4吨提高到4.5吨,含糖份由13.3%提高到14%;项目区内90年代新育成(引进)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甘蔗生产成本减少10%,从而提高我国蔗糖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有关政策建议 1、深化体制改革 鼓励以大型制糖企业为骨干,以资产为纽带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共同发展,平等竞争,鼓励和吸引外资以租赁、承包、参股乃至兼并等形式参与糖业生产,促进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减员增效、节能降耗,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糖厂要在制糖、造纸、制酒精等传统产品基础上,积极开发新产品,大力发展糖基化工业,如开发可降解的塑料建材和薄膜以及糖基表面活化剂等,以提高综合利用率。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农业特产税及村提留、乡统筹费,逐步改农业税为所得税,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外支出。建议比照棉花加工企业,将糖厂收购糖料的增值税进项抵扣率从现在的10%增至13%。 2、加强宏观调控 甘蔗是一次种植、多年(至少3年)稳定收获的农作物,其种植面积不可能随市场供求瞬息变化而及时调整,而且食糖是季节生产,全年均衡销售,生产期需要大量资金集中支付。这些都需要一个平衡的供求关系和相对稳定的价格环境。国家应加强对糖料面积、价格体系(蔗价和糖价)、配额制度、贸易控制、储存机制等的宏观管理,通过配额生产、控制进口、贷款贴息及补贴等来进行有效干预,控制总量,稳定价格。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食糖安全、卫生监测体系。建立种苗及其繁殖、产地环境、农药化肥残留、病害、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相关的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增加检疫项目,增大检疫力度,增加检疫费用,构筑我国食糖进口管理的技术壁垒,抵御外来冲击。 当前,要进一步控制和限制糖精生产与销售,增加食糖消费空间。完善食糖国家和地方两级储备制度,建立宏观调控的收储机制,增加工业临时储备规模。 3、推进产业化经营 企业将糖料生产真正视为自己的“第一车间”,调动农民发展糖料生产的积极性,形成以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为龙头、以现代企业管理和高技术含量为特征、规模化高产高糖品种为原料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组建蔗农协会(组织),发挥服务和协调职能。 建立和完善糖料收购价和食糖销售价的联动机制,制糖企业对签定糖料种植合同的农户,要承诺一个最低收购保护价,并实行蔗糖价格挂钩连动。使糖厂和基地的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体。在此基础上鼓励符合公平交易的工农利益分配办法,如“分糖制”,“糖
上一篇:在长沙生活人的生活品质高吗?为什么很长沙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日子过得很苦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