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写出“粒粒皆辛苦”的诗人李绅,最后为何成了祸害百姓的贪官?
他的,百姓,的人写出“粒粒皆辛苦”的诗人李绅,最后为何成了祸害百姓的贪官?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说起李绅这个人,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感到很陌生,但要说起他曾写过的一首诗,相信绝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详,这首诗叫做《悯农》,全诗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肯定很多人会觉得李绅是一个心系百姓的好人,他如果能当官,一定能够造福一方。
后来,这位李绅也不负众望,成为大唐帝国的宰相,但令人意外的是,身居高位得李绅并没有造福一方,反而堕落得让人不齿,这究竟是何缘故呢?
这位李绅,原本也是一位官二代,他得父亲是浙江湖州市乌程县的县令。
但是,在李绅6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意外去世,家道也由此中落,他和母亲不得不颠沛流离,四处讨生活,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你亲身验到到百姓们的疾苦,这才有了流传千古的《悯农》诗。
不过,李绅的才华虽然出众,但他的科举之路却一定都不顺利,他一生当中多次科考,直到34岁才考中一个进士,随后候补了一个国子监助教的官职,也就相当于在国子监教书,只有俸禄没有品级。
后来,李绅觉得这个官没有什么前途可言,就离开京城南下到南京,到当时的镇海节度使李锜府中当幕僚。
结果这李锜竟然暗中想要谋反,李绅可不敢跟着谋反,于是被李锜抓紧监狱关了起来,直到一年后李锜被杀后才获释,心灰意冷的李绅便回无锡惠山寺读书。
此后五年,李绅一直在惠山寺居住,因为其贫困潦倒,寺中的僧人都对他非常苛刻,动不动就冷嘲热讽。唯有一老僧厚待他,还凑足盘缠助其到京城去谋出路,特意嘱托:“郎君今后必定会发达,千万不要因为我辈犯了过错,就以灾祸相加。”
然而,这位老僧却不知道,这五年的穷困潦倒和受人白眼的生活,已经彻底改变了李绅的心性,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忧国忧民的热血青年,而是沦落成一个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的势利小人。当李绅再次来到从长安时,他的命运也从此变得不再一样。
李绅先是通过巴结权贵,谋取了一个校书郎的小官,这段时间里,李绅还算安分守己,他还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为唐诗做出巨大贡献。
等到公元819年,唐朝中央政府爆发著名的“牛李党争”,李绅见机投靠李德裕、元稹等人,成为一名“李党”,并且还成为李党的三俊之一。
自此,李绅的仕途就开始扶摇直上九万里,先后担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等职。随着权力和地位的不断上升,李绅心中隐藏多年的阴暗也开始爆发出来,那些以前看不起他的人,他都要一一进行最严厉的报复。
比如,惠山寺的很多名僧人,都被他抓紧监狱整得惨不忍睹,甚至惠山寺,都差点被他给查封。还有李绅在发迹之前,经常到他的族叔李元将家中寻求救济,每次见到李元将都亲切的称呼他为“叔叔”。当然,这其中也遭受过不少白眼。
所以,等到李绅发迹后,他就不再叫李元将为叔叔,反而要求李元将降低辈分,李元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于是乎,李绅的族叔反过来做了他的孙子。
不仅如此,李绅还开始了穷奢极欲的生活,他爱吃鸡肉,确切的说,爱吃鸡舌头,其余部分,全部扔掉,传说他为了吃一把鸡舌,需要杀掉500多只鸡,奢侈程度可见一斑。与此同时同时,他家中还养有无数的美女歌姬。
有一次,和他同朝为官的大诗人刘禹锡被邀请到李绅家中做客,结果当他看到李绅府上这奢华的情形后,便忍不住做了一首《赠司空妓》来讽刺李绅:“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翻译一下就是说,李绅家中那是美酒佳肴,歌女美色,轻歌曼舞,这对于李绅而言是司空见惯,但这奢侈糜烂的生活,却让我刘禹锡肝肠寸断,于心不忍。由此可见李绅是有多奢侈和腐败。
后来,李绅为讨好李党老大李德裕,还一手炮制了著名的“吴湘案”,将曾经得罪过李德裕父亲的吴湘等人全部处死,制造了唐朝中期的一场大冤案。最后,就是这样一个坏人,竟然还善始善终,终年74岁,死后被追赠太尉,谥文肃。
不过,正义终究不会缺席,在李绅死后的第二年,朝廷为“吴湘案”平反。这时李绅虽已去世,但按照唐朝的规定,酷吏即使死掉也要剥夺爵位,子孙不得做官,因此,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前小的的时候,老师或者家长想要教育我们珍惜粮食,那一定会提到《悯农》这首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虽然广为流传,但它的作者李绅似乎鲜有人知。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能够理解百姓疾苦的人,最终却成为了一个祸害百姓的大贪官。
唐朝的李绅究竟是什么身份呢?
以前我一直以为李绅是平民百姓出身,所以才能了解农耕的辛苦。
其实李绅也算是官家子弟,他的父亲曾是乌城县的一个县令,在往上追溯,他的曾祖是中书令李敬玄,也算是有点身份的人。
李绅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孤儿寡母的生活十分艰难,饱尝社会的苦难。李绅幼年时就表现出了自己惊人的天赋,善于写文作词,因此结识了一大批颇有文采的好友,他与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人都素有交往,他还曾为元稹的《莺莺传》作了一首《莺莺歌》,流传甚广,可见其文采非凡。
李绅不仅天赋绝佳,而且十分好学、勤奋上进,最终在二十七岁考中了进士,补国子监助教的职位。
这就意味着李绅彻底翻身了,要知道当时读书人的信念是什么“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李绅得中功名,在朝中谋得一官半职,那立马就是身价倍增啊。
李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悯农》的?为何被认为是反诗呢?
李绅当官之后,很受皇帝的欣赏,被升为翰林学士。有一年,李绅回乡探亲,正好遇见了他的同僚浙东节度使李逢吉,这两个人是同年考中的进士,而且还都是好友,自然免不了一叙。两个人一起携手走到了观稼台上,李绅望着田里辛苦劳作的农民,感慨万千,于是吟诗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完之后大加赞赏,夸其才学非凡,李绅也是不禁夸,立马又来了一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这一听,觉得这李绅是在表达对朝廷的不满啊,心中就有了主意,回到所住之地后,李逢吉让李绅将诗文写下来,赠给他留作纪念。
上一篇:红头鱼营养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